>>>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朱標出聲后,幾人急忙給其投去感激眼神。

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或許是朱元璋故意給朱標立威養望,又或者真是脾氣沖動。

征戰之時,朱元璋經常因為一些事情便大發雷霆,只是每當要重罰手下將領時,便由朱標出聲勸阻,而后便不了了之。

沒有被罰的將領自然而然便會以朱標為主心骨,這種情況,就連徐達也曾有過。

此時他便希望朱標出聲后,能夠成功勸阻朱元璋下達這種完全叫人摸不著頭腦的命令。

卻不料朱標竟然開口言道:“父皇,此事事關重大,還是在多加派些兵馬,既然北邊戰事以平,何不先收緊戰線,多撤些人馬回來!”

一句話,成功讓所有人腦中呈現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父子倆,該不會是瘋了吧?

那一個小小的女真部族究竟是怎么惹到你們爺倆了,用得著擺出這么大的陣仗么?

而后又見朱元璋竟然真的沉思了些許之后開口言道:“沒錯,如今北元已經不成氣候,就算收緊戰線,他們也未必敢重新打回來,那便依照標兒所言,再多撤些將士們,將女真部族一舉拿下!”

傻了,徐達直接都聽傻了。

呆愣了許久,突然噗通一聲跪了下去,以頭抵地,滿腔悲愴的說道:“圣上,臣以死諫,請圣上收回成命!”

也不怪徐達如此激動,他不懂朱元璋此舉到底為何,但是實在是不愿大好的戰局就被這種看不懂的騷操作給破壞掉。

朱元璋見此,這才長長一嘆道:“爾等是不是以為朕已經老糊涂了?”

此言一出,胡惟庸和劉伯溫也跪了下去,倒不似如徐達一般以命勸諫朱元璋收回成命,而是害怕朱元璋遷怒自己。

“不必如此,你們這也想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朕卻有不得不做的道理!”

徐達抬頭情緒有些激動的問道:“圣上,還有何事竟然能比擊潰北元,徹底將蒙古人趕回草原還要大!”

這時,李善長方才幽幽開口說道:“自然是我大明的生死存亡之事!”

……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李善長將事情原委一一道來,而奉天殿內幾人的眉頭卻是越皺越緊。

也不怪他們不信,畢竟仙人之說實在是太過虛無縹緲,任誰第一次聽見都會產生懷疑。

待得李善長說完,幾人面面相覷了一會,還是徐達小心翼翼的開口說道:“圣上,那位……那位周仙人,難道真的如此可信么?”

徐達的話還是客氣了,他真正想要問的其實是,你朱元璋是不是被騙了。

朱元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劉伯溫,問道:“伯溫,你覺得如何?”

李善長、徐達還有劉伯溫,被朱元璋稱贊為明初三杰,便如當初劉邦的漢初三杰一般,李善長乃是蕭何,徐達則為韓信。

而劉伯溫自然對標的便是張良了,而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劉伯溫此人,便如張良一般,半儒半道,不僅能出謀劃策,還可卜卦占算。

民間所流傳關于劉伯溫的傳奇很多,但實際上,劉伯溫肯定不能是那如仙人一般的能耐。

實際上,史書中對于劉伯溫未卜先知的記載中,只有明確的幾件事,一是在朱元璋與陳友諒在翻陽湖大戰之時,朱元璋親自督戰,而后劉伯溫心有所感,要求朱元璋立刻換船,而后果不其然,朱元璋剛剛登上別的船,原本所在的戰船便被大炮轟碎。

因此,也正是因為劉伯溫這半文半道的身份,讓朱元璋特意多聞了劉伯溫一句。

劉伯溫聽見朱元璋發問后,先是沉思一番,而后言道:“回圣上,仙人之事,實在太過虛無縹緲,臣以為,還是要三思而行?!?/p>

朱元璋原本以為就算別人不信,你劉伯溫沒道理不信,結果發現依舊如此厚,忍不住大失所望。

但是他也不強求,直接又說道:“伯溫你熟知天象歷法,不知對周先生所說,三百年災害循環,以及我大明即將獎勵的小冰河時期,如何看待?”

劉伯溫搖頭言道:“口說無憑!”

朱元璋微微一笑,對著毛驤使了一個臉色,剛剛聽了全程的毛驤此時還是也有些懵逼的狀態,但是畢竟是能做到朱元璋心腹的任務,立刻將那本關于氣象糧產還有災害記錄的折子送到了劉伯溫的手上。

而后整個大殿中便只剩下了劉伯溫翻動奏折的聲音,又是足足半個時辰過去,就見劉伯溫滿臉蒼白的放下奏折。

“誠意伯,如何?”

徐達甚至比朱元璋還要心急的問話,但是劉伯溫卻好像傻了一般,就呆愣在那里。

“誠意伯,劉基,你倒是說句話?。 ?/p>

徐達的耐心徹底被磨光,甚至忍不住推了劉伯溫一下,而后劉伯溫才仿佛是如夢初醒一般,喃喃的說道:“是真的,都是真的,圣上所言的全都是真的!”

此言一出,徐達和胡惟庸又是大吃一驚,而后劉伯溫臉色又是一變,急忙對朱元璋說道:“圣上,我在這其中還發現一事!”

“講!”

朱元璋言簡意賅,劉伯溫自然也不敢賣官司的說道:“《酉陽雜俎》所載,貞觀時期,長安尚有柑橘豐收,然依這折子上的記錄,太和時期,柑橘便已酸澀無比,待到天復之時,長安之中不見半枚柑橘!”

“還有五代時期,北方糧產驟減,天災不斷,宋時稍有回暖,但到靖康之時,氣溫突然驟降,且依照記錄來看,這氣溫和糧產的記錄,元初時尚有回暖,但至今為止,氣溫似乎依舊在漸寒!”

劉伯溫說了一大堆,胡惟庸有些不滿的說道:“誠意伯,你說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李善長忍不住微微嘆了口氣說道:“你難道還沒有看明白么,這氣溫自唐中時期開始驟降,便發生了安史之亂,待到長安柑橘絕跡,這大唐也便徹底沒了氣數?!?/p>

“而接下來的每一次氣溫驟降,恰都對應上了五代時期的戰亂,以及宋時的靖康之恥!”

更新時間:2025-04-23 14:58:56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