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終于入土為安。
翌日,太陽剛剛升起。
明玥背上背著一個背簍,背簍里有張氏留下的首飾盒,一把她平時挖野菜用的小鋤頭和一把砍柴刀,手上拎著半袋糧食,一個包袱。
盧氏肩上也背著一個包袱,手上提溜著裝著小嬰兒的籃子,走出了祁家。
張氏留下的拔步床和那兩床蘆花被子,已經差人搬過去了。
她們前腳剛走出祁家的大門,后腳門就被重重關上,抖落下一陣墻屑。
盧氏回頭呸了一口。
祁家這破落門,以后誰愛來誰來!
他們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到了村尾。
這里有很多廢棄的老房子,土墻開裂坍塌,野草比人都高。
他們的房子,綴在最尾處。
再往西,是一大片荒地,能有個十來畝。
這片地被村里定性為宅地,村里人要占用,得花錢買。
別的荒地不用錢買,誰開出來的就是誰的,頭三年還不用交稅。
所以這一大片平地就這么空著。
.....
站在老宅前面,明玥的內心拔涼拔涼的。
三間墻體開裂的土屋,四面漏風,雨天肯定漏雨。
中間是堂屋,左右各一間臥房。
靠著東邊屋子的外墻,幾根柱子架起一個茅草屋頂,底下就是柴堆和灶臺。
半人高的籬笆墻,圍出了個小半畝的前院和半畝的后院。
盧氏叫人過來拾掇,也只是拔了屋子里和院子里的草,夯實了地面,翻新了茅草屋頂。然后購置了一些鍋碗瓢,一對水桶和一個裝水的大缸。
水缸也讓人從村里的公共水井挑水過來裝滿了。
就這些已經花光了盧氏的私房錢。
看著略顯空蕩的屋子,盧氏很是傷感。
“月丫啊,外祖母是一個銅板也沒有了。你外祖父,舅舅舅媽們都不同意我搬過來照顧你們,也不再給我錢了。往后啊,咱們祖孫三人,只能靠自己了!”
說完別過頭去,抹起了眼淚。
她自己也不確定這日子能撐多久。
明玥很是感激盧氏能留下來的。
前世今生,她都沒有照顧小嬰兒的經歷。
這么個早產的嬰兒,該怎么照顧才能把他養活哦。
偏偏還受了原主的臨終囑托,要幫她把這個孩子養大成人。
還好有盧氏。
明玥安慰盧氏:“外婆,您別難過。我這還有阿娘留下的銀簪,要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拿去當了也能換一些錢。
前幾天外公走的時候,給了我一粒碎銀子,說是夠我們去衙門辦完事,還有一些剩下的。
咱們還有地,分給我們的那些地,前陣子爹娘已經種上了莊稼,熬上幾個月,地里的莊稼就有收成了。
另外我也會想些法子,賺些銀子回來。您放心,您跟著我們姐弟一起,我不會讓您過苦日子的!”
“外婆,相信我,咱們的日子是能一天天好起來的!”
“誒誒誒,能好起來的,能好起來的......”
盧氏嘴上雖然這么說著,但是語氣里還是能聽出她濃濃的悲傷。
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告訴她能讓她過上好日子,她信了才是真的怪了。
明玥知道她不信,但也不想解釋太多。
等日子一天天變好的時候,她總會放寬心的。
不是她盲目自信,而是這具還差2個月才滿10歲的身體里,住著一個28歲的靈魂。
......
前世,她是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生,學的就是農業種植兼修農業養殖。
靠著她腦子里的那些現代種植和養殖技術,應該能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社會好好活下去的。
這幾天,她一直在做著一個相同的夢。
夢里,她大學畢業后,經過幾年的辛苦工作,終于攢夠了錢。
她回到農村老家,建起了一棟三層樓的小洋樓,還有一個小院,院子里有一棵大樹。
夏天的時候,她拉上排插,開上風扇,連上 WiFi,躺在樹下的躺椅上刷著手機啃著西瓜......
這是她夢寐以求的躺平生活??!
哪怕是穿越過來后,這也是她想要過上的生活。
......
籃子里的孩子哇哇大哭起來。
盧氏趕緊推開院門。
“星星估計是餓了,我們快去生火熬米粥喂他?!?/p>
這孩子只在出生第一天的時候,被同村一個在哺乳期的婦人喂過兩頓飽奶。
之后,就一直喂的白米湯。
這白米,是張家三舅買的,大白米貴,買的也不多,還剩小半袋,估計只夠他吃三天。
三天之后又該怎么辦呢?
盧氏一邊生火一邊唉聲嘆氣的。
明玥不管她,小嬰兒哭了一陣,有些哭累了,啜著手指昏昏欲睡。
她把他放回搖籃里,跟盧氏說自己出去轉轉,就出門去了。
其實,她說出門轉一轉,也不是漫無目的地轉。
他們祖孫三人,如果不盡快找到掙錢的方法,他們手頭的錢都不夠他們撐過一個月的。
來錢快,靠種植和養殖肯定是不行的了。
她第一時間想到了畫畫。
上輩子確診漸凍癥后的那幾年,她就是靠繪畫維持的生計。
她最擅長畫人物畫,素描、Q版、動漫風、古風……
在現代有很多人拿著自己的照片找畫師畫各種風格的人物畫,肖像畫。
這里的人應該也有這種需求吧!
她看過不少古人畫的人物畫,更多的是講究神似。
而現代西畫,講究形似。
像她這樣的商業畫手,在形似的基礎上,會添加一些美化的效果,就是俗稱的美顏,以便讓客戶滿意,掏錢能爽快些。
這一套,在這里應該也能賺到錢吧?
這么想著,她就很心動了。
只是,畫畫之前,她得先有畫畫的工具。
毛筆畫她是不熟的。
制作鉛筆,缺少石墨。
倒是炭條,以現有的條件可以做出來。 。
做炭條最合適的就是柳枝條了。
剛好,在原主的記憶里,村子南邊,靠近一條小溪流的地方就有一片柳樹林。
平時村里人都去那采柳條枝回去編成各種籃子筐子。
清溪村的溪指的就是這條溪流了。
.......
明玥循著記憶來到了柳樹林
現在是三月底四月初,柳枝上還沒有太多的葉子。
她很快就折了十幾根半米長,粗細合適的柳條。
回去的路上,遇到不少人。
他們都是到小溪流那浣洗衣物的。
他們都跟明玥不咸不淡地打聲招呼,待走遠得一些了,幾個人湊到一塊又開始嘀嘀咕咕議論著最近祁家和秦寡婦的事。
快到家時,明玥路過那些破敗的舊屋子,順手撿了兩個殘缺不是很嚴重的破瓦罐。
更新時間:2025-04-23 0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