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前院東廂房的胡秀芳可不知道她一進四合院就被惦記上了。
她正忙著做晚飯呢。
下午剛把廂耳房的衛生都打掃好,將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給整理好,看了一眼掛在墻面上的鐘表時間已經四點多了,就在東廂房的廚房里簡單收拾了一下衛生,開始做飯。
雖然她的爺爺奶奶兩口子(這里開始就把稱呼變了)以前不怎么做飯,可家里廚房里的東西還是有的,一口柴火灶,再加一個燒火爐,上面可以放的陶鍋,算是兩口鍋吧。
用來放碗筷的櫥柜以及放米面的大缸等等。
胡秀芳想著在醫院病床上躺著養傷的爺爺,她就開始生火用陶鍋熬了一點小米粥,至于柴火灶上面的鍋則蒸了一鍋二合面窩窩頭。
這窩窩頭是用玉米面和黃豆面摻和在一起的二合面做的。
比棒子面窩窩頭的口感自然是要好吃一點。
不過對比于后世的窩窩頭,那自然是無比粗糙的。
可現在也是沒有選擇嘛不是。
胡秀芳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十六年的時間了,她有時候還是覺得有點不是很真實。
任誰死了一睜眼發現自己處于還沒有解放的舊社會都有點接受不了,而且肉身還是一個在吃奶,每天拉屎尿尿都還不受控制的那種奶娃娃。
她依然很懷念后世的一切。
手機,網絡,奶茶,炸雞,螺螄粉,都是她的最愛啊。
對于現在的日子,怎么說吧,不是很方便。
他們家距離四九城有差不多三十多公里,光是走路不停歇都能走上大半天的時間,更別提沒有解放前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了。
本來過繼給胡秀芳姑婆胡家芬的孩子不是胡秀芳,而是胡秀芳的二哥。
可就在1947年的時候,胡秀芳她那年僅十六歲的二哥只因前往四九城賣打來的獵物就被當時的光頭黨給抓壯丁走了,要不是胡秀芳她二哥運氣不錯,逃走后被八路軍給救了,說不定就成了光頭黨那一大批壯丁里的炮灰了。
不過后來胡秀芳的二哥寫信回來說他參加解放軍了。
新中國成立后,還曾見了一面,再然后就是抗美援朝的時候,她二哥也去了,再然后就沒有任何消息了。
家里人都是無比擔心他,但也只能干等著。
那段時間家里氣氛不好,胡秀芳就安慰家里人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說不定在哪兒執行秘密任務去了,過幾年就回來。
胡秀芳父母兩個一聽,也在心里安慰自己或許就是這樣子的,也不再說什么了,每日忙著地里的莊稼和家里的事情,
再后來就是胡秀芳的姑婆來信,說要過繼一個孩子。
胡秀芳的父母在老大和老三之間選擇了老三,也就是胡秀芳。
畢竟胡秀芳的大哥已經成家有了三個娃,雖然饞過繼以后能接替姑公的工作,可胡秀芳他大哥還是搖頭拒絕了,他覺得做一個農民沒有什么不好的,家里幾畝地的產出夠一家人生活,雖然不能經常大魚大肉,但至少穩定。
為此,胡秀芳就被過繼給了她姑婆胡家芬那早逝女兒的名下,成了胡家芬正兒八經的親孫女。
作為被過繼的當事人胡秀芳沒有任何意見,她這幾年的學費都是姑婆給出的,過繼給姑婆做孫女,接替姑公的工作,給姑婆兩口子養老這本來就是應該的。
占了人家這么大的便宜,自然也得回報點什么不是嘛。
既來之則安之,這就是胡秀芳的一個心態。
做了十幾年的農女,對于家里的家務活,胡秀芳不敢說手拿把掐,但至少做起來動作麻利,不拖泥帶水的。
弄好窩窩頭和小米粥的胡秀芳她這會在廚房這里的壇壇罐罐里翻找著,準備找點下飯的咸菜疙瘩什么的,結果啥都沒有,空空如也也就算了,其中還有幾個壇子里都發霉了,把胡秀芳給惡心得不行。
胡秀芳只好皺著眉頭轉戰自己早上背進來的背簍里,將里面的干貨給拿出來。
現整是來不及了,畢竟還要泡發。
于是就把家里給的十六個雞蛋拿了三個出來,準備蒸個蛋羹。
這蛋羹是給躺在病床的爺爺(從這開始,后面就是這么稱呼二老了)準備的。
畢竟這年頭的好東西少,她又剛來四九城,對周邊情況是一點都不清楚,所以這會哪怕想出門買菜也是來不及了。
養傷的人喝點小米粥,吃點蛋羹,沒有啥問題的她啃點二合面窩窩頭就行。
“噠噠噠——”,是一雙筷子在碗里攪拌雞蛋液的聲音。
雞蛋羹好做,三個雞蛋液里放入差不多小半碗的溫水,放入一點點鹽巴,攪拌均勻,用筷子撇去上層的泡沫,而后放入燒開水的鍋里蒸上差不多七八分鐘的樣子,再關火悶一會兒就行。
先前窩窩頭一出鍋,胡秀芳就用大碗裝著。
這會蛋羹在鍋里蒸著,胡秀芳也沒有閑著,從櫥柜里把三個鋁飯盒拿出來清洗一下,準備一會兒去送飯。
這年頭不像后世那種一層樓住幾戶的,而是好幾十戶的人都在這個四合院里住著。
每家每戶做點什么好吃的,這氣味一下子就飄出去了,也就都知道了。
住在胡家對門的是這95號四合院管事三大爺閻埠貴的家。
這會的三大爺閻埠貴正在大門口坐著呢,在家的人是在做窩窩頭的楊瑞華以及她的小女兒閻解娣。
她聞到了從對面傳過來的香味,鼻子忍不住用力聳動了幾下,嘴里嘀咕著說:“沒想到這女娃還會做飯呢,真是小瞧她了?!?/p>
胡秀芳早上一進四合院,楊瑞華就瞧見了她,仔細打量了好一會兒才收回眼神。
鵝蛋臉,杏眼,皮膚白凈,面色紅潤,十根手指纖細,白嫩,沒有一點老繭,而且穿的衣服也是一個補丁都沒有,怎么看都像是被家里嬌養著的嬌小姐。
當時楊瑞華還在心里想這嬌小姐應該不會做家務呢。
沒想到人家這嬌小姐一進門沒多久就開始在家里打掃衛生,洗刷床單被褥這些,這剛忙完沒多久就開始做飯。
這哪里是不會做事的嬌小姐啊,明明就是干活好一把手的大姑娘。
楊瑞華又瞥了一眼院子里,搬著小凳子坐在一起納鞋底的那幾個老娘們那時不時望向胡家的眼神,哪里還不知道這群老娘們的心思啊。
院里進了新人,這群老娘們絕對是來打探情況,看看人家姑娘勤不勤快,好嚼舌根了。
住在中院的賈東旭母子兩也聞到了從前院傳過來的香味,賈張氏為了確認方位,還特地出門去看了一眼到底是誰家,一看是八百年都不怎么開火的胡家,心里一下子就樂了。
沒想到這大姑娘手藝還不錯,對比秦淮茹的手藝,這光是聞著味道就覺得她比秦淮茹強。
賈張氏屁顛屁顛跑回家跟兒子賈東旭說了自己的發現,賈東旭也樂了。
還好還好,不是個大小姐。
更新時間:2025-04-22 08: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