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壓根沒摻和院里發生的那些瑣事。
早在街道辦的人上門前,就腳底抹油出了門。
畢竟和許大茂約好了今晚吃飯,這事兒他格外上心,決意要好好操辦一番。
中午飯一吃完,何雨柱便直奔西單菜市場。
西單菜市場是前兩年才建起來的,但是此前這里就已經挺繁華了。
踏入菜市場,嘈雜聲瞬間將他包圍。
望著眼前的景象,何雨柱不禁感慨萬千,這里的變化日新月異,和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
他可是在地方待了好多年,對這里非常熟悉。
何雨柱曾經學廚的鴻賓樓飯莊就靜靜坐落于此。
他的師傅王金城,是何大清的師弟。
當年,何大清去了軋鋼廠,王金城則投身鴻賓樓。
何雨柱的思緒不由自主飄回到過去。
那時的他,因父親何大清跟白寡婦遠走他鄉,生活陷入困境。
就在這時,王金城向他伸出援手,將他領進鴻賓樓。
從那一天起,何雨柱以學徒身份,正式踏入后廚。
后廚里,煙火氣十足。
何雨柱每日跟在師傅身后,從最基礎的擇菜、洗菜開始學起。
即便雙手被水泡得發白,也毫無怨言。
王金城對這個侄子兼徒弟關懷備至,傾囊相授,一招一式都講解得細致入微。
何雨柱本就跟著父親學過不少廚藝,在師傅的悉心教導下,廚藝更是突飛猛進。
沒過多久,何雨柱就從幫廚晉升,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灶臺。
要知道,能讓一個只干了兩年的學徒掌灶,這份信任,足以見得王金城對他的器重。
要不是他師傅信任他,怎么可能讓傻柱一個干了兩年的學徒掌灶。
可惜,何雨柱辜負了王金城對他的信任。
本來正常嘛,何雨柱肯定能在鴻賓樓成為大廚。
后面發生了一件事兒,讓何雨柱跟他師傅鬧掰了。
那是五五年的時候,公私合營的浪潮,像一場洶涌的風暴,席卷全國。
四九城里,眾多老字號店鋪紛紛響應號召,可鴻賓樓卻如一座孤島,依舊在個人經營的航向上踟躕不前。
與此同時,軋鋼廠作為新晉國營單位,憑借穩定的收入和福利,吸引著無數人向往。
有一天,易中海告訴何雨柱,他在軋鋼廠給他找了個廚師工作,讓何雨柱去干。
畢竟是國家單位嘛,非常穩定。
再加上易中海那時候也跟他說。
只要去了軋鋼廠,憑借他在鴻賓樓的廚藝,肯定能有個好的前途。
所以何雨柱就有些心動了。
第二天,何雨柱就告訴了他師傅王金城。
但是他師傅卻不愿意,王金城當時就回絕了何雨柱的請求。
而且說讓傻柱在這里學成之后,再隨意他去留。
到時候想去哪里都行,軋鋼廠也行,繼續在鴻賓樓也行。
何雨柱本來就是個急性子,王金城不讓他走,他就有些不樂意。
他覺得,自己這是找到了一個好的工作。
王金城就是非得攔著他,不讓他去。
何雨柱沒辦法,只能再回家跟易中海商量。
此后的日子里,易中海隔三岔五就跟何雨柱灌輸點去軋鋼廠的思想。
比如什么,去國家單位好,旱澇保收。
而且,院里的很多鄰居都在軋鋼廠里干活,到時候都能互相有個照應。
還有到時候要是鴻賓樓被合營了,說不定連工作都保不住。
何雨柱本來年紀就小,沒多少閱歷。
這種話何雨柱一聽,就徹底坐不住了。
第二天去鴻賓樓就跟王金城撂挑子,說自己不干了。
王金城當時還在炒菜,聽到何雨柱的話,,氣的要死。
手中的炒勺 “哐當” 一聲,重重磕在灶臺上,震得旁邊的調料罐叮當作響。
王金城看著何雨柱,目光中滿是痛心與失望:“傻柱,你當真要走?踏出這扇門,就別認我這個師傅!”
何雨柱心里 “咯噔” 一下,臉上一陣白一陣紅。
他攥緊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腦海中閃過易中海給他描述的軋鋼廠那穩定的工作和光明的前途。
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腳,梗著脖子說:“師傅,我心意已決?!?/p>
話音剛落,后廚里瞬間安靜下來,只有爐灶里柴火燃燒的 “噼啪” 聲。
王金城氣得渾身發抖,額頭上青筋暴起:“好!好!你走!就當我這些年的心血都喂了狗!”
說完,他轉身背對著何雨柱,雙手緊緊抓住案板邊緣,指關節泛白。
何雨柱嘴唇動了動,想要說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最終,他狠狠心,大步走出后廚。
門在身后 “砰” 的一聲關上,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徹底切斷了師徒倆多年的情誼。
離開鴻賓樓后,何雨柱卻是順利進入軋鋼廠。
可是,進了軋鋼廠之后,何雨柱就后悔了。
雖然這里跟鴻賓樓后廚差不多。
但是他望著眼前忙碌的場景,心里頭莫名地發慌,一絲悔意悄然爬上心頭。
和鴻賓樓相比,這兒的一切都透著一股陌生和冰冷。
師傅王金城溫暖的身影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師傅們冷漠的目光。
而且在軋鋼廠,開始要從學徒做起,就算有手藝。
但總也沒有人家本來的大師傅手藝高,所以何雨柱暫時還不能掌勺,只能當幫廚。
雖然說有考試,但也要熬兩年,才能評廚師等級。
不過何雨柱已經跟他師傅吵起來了,何雨柱年輕氣盛,不愿找他師傅低頭,于是就這么僵持著了。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得趕到食堂,先是幫著大師傅們把成筐的蔬菜搬進廚房。
接著洗菜、擇菜,忙得腳不沾地。
冬日里,冰冷的水凍得他雙手通紅,甚至生了凍瘡,又癢又疼。
夏日時,廚房像個大蒸籠,悶熱無比,他卻只能悶頭干活,汗水濕透了衣衫。
跟易中海說的輕松一點也不一樣。
在軋鋼廠干了兩年幫廚,何雨柱才進行考級,也終于在軋鋼廠有了灶。
這兩年在軋鋼廠真是累苦他了,比在鴻賓樓累多了。
鴻賓樓有他師傅照顧他,不用他干太多,就掌個灶。
但是在軋鋼廠,人家這本來就有大師傅,還有他們的徒弟。
何雨柱一個外來的,還有廚藝在身,不跟大師傅學習,自然要遭受排擠。
考級之后,掌了灶,何雨柱才算是剛剛站穩了跟腳。
雖然說這對現在的何雨柱來說,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兒了。
可是對他師傅王金城來說,也就是前兩年的事兒。
這兩年何雨柱也不好意思去找他師傅,后面何雨柱也沒去找過。
差不多七幾年的時候,他師傅從四九城離開,去了別的地方,再無音信。
..................
更新時間:2025-04-18 17: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