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卷上名藥緣楊-譯正文:開方治病時,
首先要診斷清楚疾病的根源,觀察患者身體的虛實狀況,然后進行滋補或瀉下的治療。
還要辨別不同地域的寒冷與炎熱,觀察男女身體的強壯與衰弱情況,
深入了解草藥和礦物藥的甘甜與辛辣屬性,
仔細探究藥物之間君臣佐使的關系以及藥性的冷熱。
有的病是人體正經(經脈)自身發生病變,有的是受到外界邪氣侵襲而生病,有的病在陰分,
有的病在陽分,有的病在體表,有的病在體內。必須仔細審察患者的癥狀表現,
因為每個人的虛實情況各不相同,要探尋疾病的根源,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
如果體表邪氣盛實,就瀉除體表的邪氣;體內邪氣盛實,就瀉除體內的邪氣;病在陽分,
就治療陽分;病在陰分,就治療陰分。根據五臟所關聯的藥物,
結合四季用藥的適宜原則進行加減調配,只要做到恰當適中、發汗利尿等方法無誤,
那么疾病就沒有治不好的。如果不透徹明白藥物的增減變化,只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想法,
不區分藥物的禁忌,反而錯誤地將不宜同用的藥物一起使用,
或者病在體表卻瀉除體內的邪氣,病在體內卻發散體表的邪氣,病在陰分卻瀉除陽分的正氣,
病在陽分卻瀉除陰分的正氣,不能清楚明白這些道理,自己就會迷失治療的正確方向。
疾病的治療既然出現錯誤,就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傷害,這是非常值得引以為戒的。
所以作為醫生,必須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深入探究醫學的深奧微妙之處,
仔細審察疾病癥狀的輕重程度,清楚明白藥物的毒性和藥效的緩急。開方要有依據,
讓藥方與病情相互契合,治病的關鍵和精妙之處就在于此。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時,
應當先用湯藥來蕩滌清除五臟六腑中的病邪,使人體的各種經脈通暢,理順陰陽之氣,
讓體內的病邪破除。湯藥能夠滋潤干枯敗壞的身體組織,使皮膚光澤,增加人的體力,
還能清除各種病邪,所以首先使用湯藥治療。如果四肢患病,
且風寒濕邪長期侵擾、病情發作,接下來應當使用散劑治療。散劑能夠驅逐風邪、濕氣,
對于在體表和體內游走不定、沒有固定部位的病癥,散劑可以使其平復。
再接下來應當使用丸劑治療。丸劑能夠驅逐風寒濕邪,破除體內的積聚之物,
消除各種癥結硬塊,增進食欲,調和人體的營氣和衛氣。能夠綜合運用這些治療方法的醫生,
可以稱得上是醫術高超的上等醫生。所以說,醫生治病需要用心思考。大體上,
滋養生命的藥物大多作為君藥,調養身體機能的藥物大多作為臣藥,
治療疾病的藥物大多作為使藥。仔細審察并合理運用這些藥物,
那么治療疾病就幾乎不會出現失誤了。治療寒癥要用熱性的藥物,治療熱癥要用寒性的藥物,
對于飲食積滯不消化的情況,
要用催吐或瀉下的藥物;對于由鬼怪作祟、疰病或疔毒引起的病癥,
要用解蠱毒的藥物;對于癰腫、瘡瘤等病癥,要用治療瘡瘤的藥物;對于風濕病癥,
要用治療風濕的藥物。藥物有上、中、下三品之分,疾病也有輕、中、重三個階段。
藥物有甘甜、苦澀的味道,質地有輕有重,疾病有新病和久病的區別,
寒癥和濕癥也有所不同。那些性熱、油膩、酸、咸的藥物以及食物等,適合治療風病,
對其他病癥并不對癥;那些性輕、冷、味甘、苦澀的草藥、礦物藥以及食物等,
適合治療熱病,
對其他病癥并不對癥;那些性輕、熱、味辛、苦、淡的藥物、葉子以及食物等,
適合治療冷病,對其他病癥并不對癥。這里只是大概地闡述了用藥的主要原則和疾病的根源,
其他的病癥,只要看到疾病的癥狀表現就可以知道如何治療。在實際治療中,
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些原則,應當牢記這些關鍵要點。論合和法凡是配制湯藥,
務必做到精心專注,辨別藥材的新鮮與陳舊,分辨藥材的產地,加工制作要符合規范,
藥物的分量不能有差錯,使用得恰當適宜,疾病就沒有治不好的。如果藥材真假混雜,
數量不對,藥性冷熱相互違背,不了解草藥和礦物藥的甘甜、辛辣屬性,
炮制方法不符合藥材的特性,篩選藥材時好壞不分,藥劑分量有差異,即使有治病的名聲,
也永遠不會有必定治愈疾病的效果。因此,醫生必須仔細熟悉、多加留意,再三留心,
不能把配制湯藥的事情委托給別人。這不僅是因為藥材的多少不一樣,
還因為這樣會失去原來藥方的意圖。藥物搗和之后,好壞難以分辨,眾人用嘴嘗、用鼻子聞,
藥物的精華之氣全都散失了,用這樣的藥來治病,肯定很難有效果。
這大概是因為在配制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不能責怪藥方的淺薄笨拙,應該更加仔細地審查。
此外,古代藥方中藥物的用量大多用銖、兩來表示,用水的量都用升來計算。由于年代久遠,
輾轉抄寫,越來越出現錯誤。有的藥物分量少但用水量多,有的用水量少但藥物分量多,
輕重不相等,度量的標準也完全不同。如果不區分藥材的精細和粗糙,
又怎么能明白該如何選擇和舍棄呢?現在應該對藥物的用量進行增減,使其符合標準,
分量恰當適中,去除舊藥方中的差錯,使其符合當今的使用情況。藥方中凡是說“分”的,
就是二錢半為一分;凡是說“兩”的,就是四分合為一兩;凡是說“斤”的,
就是十六兩為一斤;凡是說“等分”的,不是指分量的“分”,
而是指各種藥物的斤兩多少都相同,這就是“等分”的意思。
凡是熬制羹湯時說“用水大盞”的,
大約是一升;“一中盞”大約是五合;“一小盞”大約是三合。務必追求簡便易行,
以免出現差錯,使藥物的配制和煎煮更加方便,在治病救急時,不會繁瑣復雜,更容易明白。
凡是草藥有根、莖、枝、葉、皮、骨、花、果實等部分,
各種蟲類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等部位,有的必須經過炮制,
有的生用有的熟用,都有固定的方法,要完全按照這些方法來處理。順應藥方的要求就有福,
違背藥方的要求就會有災禍。有的需要取肉去掉皮,有的需要取皮去掉肉,
有的需要用根和莖,有的需要用花和果實,要依照藥方挑選、煉制,進行處理、整理、削除,
盡量使藥材干凈整潔,然后稱好分量,不能有差錯。藥物之間有相生相克的關系,
藥力有強有弱,有君臣佐使的搭配。如果不廣泛精通各種醫經,就不知道藥物的好壞。
有的醫生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增減藥物,不按照藥方的分量來調配,
使得各種藥物之間藥力強弱相互沖突,進入病人腹中,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相互攻擊。
如果草藥和礦物藥相互抵觸,會使人迷惑混亂,危害程度比刀和劍還厲害。如果調配得當,
即使不能立刻治好病,也能使五臟保持安寧平和,對病情不會有加重的影響。凡是煮湯藥,
應當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要非常干凈清潔。用水量的多少不能有差錯,
要經常用小火慢慢煮沸,讓藥物的味道充分煮出來。煮藥時的調配和火候掌握必須用心。
一般來說,通利的湯藥要讓藥稍微生一些,少放些水,多取藥汁;滋補的湯藥要煮得熟一些,
多放些水,少取藥汁。使用新鮮的…… (原文此處不完整)凡是配制膏藥,
開始時要用酒或者醋浸泡藥材,讓酒或醋完全浸沒藥材,但不要用太多的酒或醋,
密封好容器,不要讓氣味泄漏。從今天早晨浸泡到明天早晨,也有只浸泡一夜的。
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讓藥液沸騰三次、冷卻三次,以此來散發藥物的熱氣,
使藥物的味道充分煮出。加熱時讓藥液持續沸騰,然后再讓它冷卻,
等沸騰平息很久之后才停止加熱,寧可讓藥稍微生一點。如果藥中有薤白,
把薤白兩端煎至微微焦黃就可以了。如果有白芷、附子,也讓它們煎至微微發黃。
豬脂肪都不要讓它接觸到水,臘月的豬脂肪更好。過濾膏藥時,要用新布來絞取藥汁。
如果是可以調和的膏藥,就用新棉把藥包裹起來,放入湯藥或酒中一起煎煮。
凡是配制丸藥和散藥,要先把藥材切細,曬干后再搗。有的藥材要分別搗,
有的藥材要合在一起搗,都按照藥方的要求來做。像天冬、干地黃這類潤澤的藥材,
都要切細后曬干,單獨搗,使藥材稍微破碎,再拿出來細細地分開,繼續曬干。
如果遇到陰天下雨,也可以用小火烘干。藥材干燥后,稍微放涼一會兒,再進行研磨。
凡是潮濕的藥材曬干后分量會大大減少,應當先增加分量,一定要得到藥材的碎屑后再稱量,
這才是正確的做法。而湯藥和酒中的藥材不需要這樣做。凡是浸泡藥酒,
都要把藥材細細切碎,用生絹袋盛裝,然后放入酒中,密封好。
根據天氣的寒冷或炎熱控制浸泡的天數,等到藥酒味道濃烈了,就可以把藥渣濾出,
不一定要等到把酒喝完。藥渣也可以服用。煎煮好的湯藥,用布絞取藥汁。服用湯藥時,
藥湯最好稍微溫熱一些,這樣容易消化吸收,如果藥湯冷了,就會讓人嘔吐。一般來說,
分兩次服用的湯藥,要讓藥力能夠連貫發揮作用,
并且要根據人的身體強弱、病情輕重來增減藥量,不一定完全按照藥方上所說的來。
分三次服用的湯藥也是如此,要讓藥力相互銜接,
并且根據人的強弱、病情的輕重來決定藥量的增減,不必都依照藥方的規定。
凡是搗研用來制作丸藥的藥材,要用厚重細密的絹布篩,讓藥粉更細,
在和蜜混合時就更容易均勻。如果把草藥研成散藥,用輕薄細密的絹布篩,
在酒中調服時就不會渾濁。礦物藥也要用細絹布篩,然后研磨幾百次,
直到藥粉的顏色和紋理均勻一致才好。湯藥和酒中使用各種礦物藥時,都要細細地研磨過篩,
粟米也可以用葛篩來篩。凡是煉制神仙延年的丸藥和散藥,都必須先把房間打掃干凈,
燒香灑掃,不要讓人在旁邊隨便說話。應當讓童子來搗藥,務必把藥搗得精細熟爛,
搗的次數可以達到千萬次,越多越好。
不要讓婦女、小孩、戴孝的人、產婦以及患有頑固疾病、身體有殘缺的人,
還有各種牲畜看到,否則藥效就不靈了。但那些用于救急的小湯藥,就不需要這么嚴格了。
如果藥中有雄黃、朱砂、麝香、乳香、鉛丹之類的藥材,都要另外研磨成粉末狀,
等膏藥熬制好后,再把這些藥粉投入其中,用東西快速攪拌,直到膏藥變得濃稠堅硬,
不要讓藥粉沉淀聚集在下面,導致膏藥不均勻。如果有水銀、胡粉,
要在膏藥中研磨得極其細膩。熬制好的膏藥,藥渣也可以用酒煮后飲用??梢酝磕ǖ母嗨?,
藥渣可以用來涂抹在病患處,這大概是想同時發揮藥渣的藥力。
論服餌法藥物有君臣佐使的搭配,人有身體強壯與虛弱、體質虛實的差異。服用藥物的方法,
在劑量輕重上各不相同,無論年少或年長的人,其用藥途徑有別,身體強壯或瘦弱的人,
用藥也各有差異。有的適合滋補,有的適合瀉下,有的適合用湯藥,有的適合用丸藥,
藥物的加減變化要不失適宜,藥物與病癥相契合,疾病必然能痊愈。
如果疾病在胸膈以上部位,應該先吃飯然后再服藥;疾病在心腹以下部位,
應該先服藥然后再吃飯;疾病在四肢血脈,適宜在空腹時且在早晨服藥;疾病在骨髓,
適宜在吃飽后且在夜晚服藥。一般來說,藥物的效力和食物的消化之氣不希望相互沖突,
等食物的消化之氣消散后就可以服藥,藥物的效力發散后就可以進食。像這樣斟酌安排,
就能使五臟安寧調和。這不僅僅是因為人的體質多樣,對于服藥時間的早晚是否合適,
也還需要調理?,F在所說的先吃飯后吃飯,就是這個道理。凡是服用湯藥,
最好稍微熱一點的時候服用,這樣藥物容易消化吸收,如果藥湯冷了,就會嘔吐而無法下咽。
如果藥湯太熱,就會損傷人的咽喉,務必用心注意。湯藥必須澄清,如果渾濁,
就會讓人內心煩悶不適。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以像步行十里路所需的時間為宜,
然后再服下一次藥。如果間隔時間太短,前面的湯藥還沒有消化,后面的湯藥又接著進入,
必然會引起嘔吐。而且還要詢問病人腹中的藥物是否已經消散,然后再決定是否繼續服藥。
凡是服用用于滋補的丸藥,都像梧桐子那么大,以二十丸為起始劑量,從一丸開始服用,
逐漸增加到四十九丸為限度,超過這個劑量也會對人造成損害。說“一日服用兩次”,
是希望能延長服藥的時間間隔,使藥力不中斷,藥力逐漸積累,滋潤熏陶五臟,
時間越久越好,不一定要一次全部服下。即使服用名貴的藥物,如果服用方法不當,
所獲得的益處也很少。凡是服用浸泡的藥酒,要讓藥酒的藥力相互銜接,不能中斷,
一旦中斷就無法獲得藥力。飲酒量的多少都要根據個人的酒量來決定,
以有感覺(藥力發揮作用)為限度,不可以喝到大醉甚至嘔吐的程度,
那樣會對人有很大的損害。凡是服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病,開始時劑量要像粟米那么小,
疾病消除了就停止服藥,如果病沒有好,就加倍劑量服用,如果還不好,
就增加到原來劑量的十倍,以病好為限度。在藥物中單獨使用一兩種有毒的藥物,
比如巴豆、甘遂之類,不可以用到最大劑量。就像醫經中所說,一種有毒藥物,
服用一丸像細麻籽那么大;兩種有毒藥物,服用兩丸像大麻籽那么大;三種有毒藥物,
服用三丸像胡豆那么大;四種有毒藥物,服用四丸像小豆那么大;五種有毒藥物,
服用五丸像大豆那么大;六種有毒藥物,服用六丸像梧桐子那么大,按照這個數量制成藥丸。
而且毒性藥物中又有毒性輕重的區別,比如狼毒、鉤吻,
怎么能和附子、芫花這類藥物的毒性相同呢?凡是這類藥物,都必須根據情況適量使用。
凡是服用湯藥之后,所喝的粥、吃的肉和菜都必須是很熱的,很熱的食物就容易消化,
與藥物的效力相適宜。如果是生的食物就難以消化,還會損害藥物的效力。
而且服藥后必須少吃菜,這對于發揮藥力比較好。論用藥法能夠濟世救人的方法,
沒有比醫學更大的了;去除疾病的功效,沒有比藥物更優先的了。
人處于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四氣(寒、暑、濕、風)之中,
疾病由暑、濕、風、寒等因素引發。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
具有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特性,
藥性有溫、平、冷、熱的區別。藥物有君臣佐使的搭配,以此相互協調輔助。配制藥物時,
適宜用一位君藥、兩位臣藥、三位佐藥、五位使藥,
也可以用一位君藥、三位臣藥、九位佐藥和使藥。藥物還有陰陽配合的關系,要使藥力完備,
其中的道理都有一定的法則和象征。比如,長著毛的動物之類,
大多生于陽而與天氣相關;長著羽毛的動物之類,也大多生于陽而與天氣相關。
這就是藥物的法象。所以,空青對應木,因此主治肝臟;磁石對應水,
因此主治腎臟;……(原文此處似乎缺失部分內容)治療疾病,運用藥物的效力是首要的。
如果能在飲食治療和日常調養方面做得好,收效大半會超過藥物。
所以病人務必注重日常的調養和護理,達到極致,就可以延年益壽,
哪里僅僅是治愈疾病而已呢!在服藥期間,也可以稍微吃一點鹽和醋,這樣比較好。
同時也不能過度勞心費力,以及有過度的喜怒情緒。所以應當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
精確微妙地運用藥物,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醫術高超的上等醫生。藥物中,
有的是單獨使用(單行),有的是相互配合增強療效(相須),
有的是一種藥物能促使另一種藥物發揮作用(相使),
有的是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相畏),
有的是兩種藥物合用會相互產生不良影響(相惡),
有的是兩種藥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相反),
有的是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殺)。這七種情況,
在配制藥物的時候,要留意這些關系。應當使用相互協調配合(相須、相使)的藥物為好,
不要使用相互抵觸(相惡、相反)的藥物。如果藥物有毒性,應該進行炮制,
可以使用相互制約(相畏、相殺)的藥物來配伍,不然就不要一起使用。接著說,
舉一些藥物)……共多少種;相惡的有……共多少種;相反的有十八種;相殺的有三十六種。
對于這七種藥物間的關系,在配制時要仔細考慮。藥物又有酸、咸、甘、苦、辛五種味道,
還有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以及有毒、無毒的區別。藥物的陰干、暴曬干燥,
采摘制作的時節,是生用還是熟用,產地來源,真假和新舊,都各自有相應的規范和方法。
在用藥治療時,不能出現差錯。如果想要找到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
就必須依據病情合理用藥,這樣疾病沒有治不好的。如果自己不了解藥物的新鮮與陳舊,
不能分辨藥物的真假,用藥片面,使用稀少生疏的藥物,用別名去尋找奇特少見的藥物,
不熟悉藥物的特性,卻胡亂談論藥物的功效,僅憑自己的主觀想法行事,
這是非常輕率的行為。所以說,如果醫生沒有經過三代的醫學傳承,就不要服用他開的藥,
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用藥時,
不能使用當地沒有的、價格昂貴難以買到的珍珠、珍寶等稀有難得的藥物。即使是富貴之人,
也可能無處搜尋購買;如果是貧窮之人,又沒有錢財去購買。或者到遠方的地方去尋找藥物,
或者固執地堅持使用古老的藥方,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變通,等到藥物準備好時,
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那還怎么治療呢?因此,醫生必須舍棄短處,學習長處,
去掉繁瑣的部分,采用簡便的方法,用藥時能根據病情靈活調整,隨機應變,
斟酌合適的用藥方法,增減藥物劑量恰當合適。 (原文部分語句表述不太清晰,
翻譯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凡是采摘藥材的時節和月份,從建寅(正月)開始,
這是從漢代太初年間以后所記載的。那些根莖類的藥材大多在二月和八月采摘,
這是因為初春時,藥材的津液開始萌發,還沒有向上沖長枝葉,藥力醇厚濃烈。到了秋天,
枝葉干枯,津液都回流到了根部?,F在通過實際情況來驗證,春天采摘寧可早一些,
秋天采摘寧可晚一些?;ǘ洹⒐麑?、莖和葉子,就各自隨著它們的成熟時間來采摘。
(藥材成熟的)年月也有早有晚,不一定要完全依照文獻記載來。
凡是本草書籍中說“陰干”的,
是指在六甲(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的陰時中干燥。又按照遍甲法,
甲子旬的陰時在癸酉,把藥材放在西邊的地方。但實際上不一定是這樣,
真正的意思是不暴露在太陽下,在陰涼的地方晾干罷了。所以也有說“暴干”的情況。
那些寫在前面說要采摘后曬干的藥材,都適宜在太陽下曬干。如果能有幸及時使用,
那就更好了。論三品藥畏惡相反探尋世間萬物的特性,都有相互關聯和相互排斥的情況。
比如老虎呼嘯會生風,蛟龍長吟會有云起,磁石能吸引鐵針,琥珀能拾取芥子,
漆遇到螃蟹就會散開,麻遇到漆就會往上涌,桂遇到蔥就會變軟,樹遇到桂就會枯萎,
戎鹽可以壘起雞蛋,獺膽能分開酒杯中的水,它們之間的氣性有相互關聯感應的情況,
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現象,其中的道理難以去思考。至于各種藥物,更能迅速地產生利害關系。
古代的先圣既然已經明確地有所論述,怎么能不仔細了解并避開(藥物的禁忌)呢?
現在的人開藥方,大多有疏漏。如果舊藥方中已經有這樣的問題,也應該改正去除。
假如有兩種藥物相互沖突,就根據它們的輕重程度,選擇其中一種去除。比如傷寒赤散,
我常常不用藜蘆;黃連丸,我也去掉其中的干姜來使用,使用后沒有不見效的。
為什么要勉強讓相互抵觸的藥物一起使用呢?藥物相互相反的危害,比相互厭惡的危害更深。
所謂相互厭惡,是說對方雖然對我有不良影響,但我對它沒有強烈的抵觸,
就像牛黃厭惡龍骨,但是龍骨得到牛黃后藥力反而更好,這是因為有制約克制的緣故。
而相互相反的藥物,就是彼此相互沖突,一定不適合一起使用。現在大家常用的雌黃和胡粉,
放在一起就會相互排斥,胡粉遇到雌黃就會變黑,雌黃遇到胡粉也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藥物相互相反的例證。不了解藥物的原理,所以用藥沒有效果,
而人們大多輕視這個問題?,F在按照藥方治療疾病,恐怕一下子很難深入探究本草書籍。
于是又重新抄錄出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容易找到而且很好理解。草木類的幼苗,
在發芽的時候采摘,都適宜在太陽下曬干。本草經中有些只說“茱萸、門冬”等,
沒有辦法分辨山茱萸、吳茱萸,天門冬、麥門冬的差異,都應該各自標明具體的條目,
以免人們出現混淆錯誤。比如海蛤和鮀甲,它們相互畏惡的情況正好相同。
又有各種芝類藥物,有的說使署預(此處可能有誤),署預又說使紫芝,
不知道哪種說法是對的,哪種是錯的,也暫且一并記錄下來,以后再廣泛驗證并糾正。另外,
神農本草經中說藥物相互為使的情況,本來各自只有一種,再對照參考其他的記載,
就有兩三種了。對于這種情況也沒有什么妨礙。那些說相互配合能共同治療疾病的藥物,
既然不是需要防備避開的禁忌,就不再另外詳細列出了。
(原文部分語句可能存在一些錯誤或難以理解之處,
翻譯時盡量按照原意進行了處理)藥物分為三品,共計三百六十五種,對應三百六十五度,
一度對應一天,以成一年?,F在列舉其綱目,來明確藥物的品數,
那些本草中唐代名醫所附用并添加的藥物,不在此列。
論藥物三品- 上品藥:上品藥有一百二十種,為君藥,主養命,對應天。這些藥無毒,
多服、久服也不會傷人,想要輕身益氣、不老延年的人適合服用。上品藥的藥性也都能治病,
但其作用較為和緩醇厚,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長期服用必定會獲得很大益處,
病愈的同時也能延年益壽。天道仁慈養育萬物,所以說對應天。這一百二十種藥,
應當是指寅、卯、辰、巳這幾個月,效法萬物生長繁榮之時。
- 中品藥:中品藥有一百二十種,為臣藥,主養性,對應人。這些藥有的無毒,有的有毒,
需要斟酌使用。想要治病、補虛羸的人適合服用。中品藥治療疾病的功效逐漸顯著,
輕身的效果比上品藥稍差。服用中品藥,祛病見效較快,但延年的效果較慢。人有性情,
所以說對應人。這一百二十種藥,應當是指午、未、申、酉這幾個月,效法萬物成熟之時。
- 下品藥:下品藥有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藥,主治病,對應地。這些藥多有毒性,
不可久服,適合用來去除寒邪之氣、破除積聚、治愈疾病。下品藥的藥性專門主攻病邪,
其毒性猛烈,會損傷人體的中和之氣,不可長期服用,病愈即止。地有收斂肅殺之性,
所以說對應地。這一百二十五種藥,應當是指戌、亥、子、丑這幾個月,效法萬物枯敗之時,
再加上閏月的盈數。論服藥食忌- 服用白術時,
不要吃桃李、雀肉、胡荽、大蒜、青鲊等食物。- 服用藜蘆時,不要吃貍肉。
- 服用巴豆時,不要吃蘆筍羹和野豬肉。- 服用黃連、桔梗時,不要吃豬肉。
- 服用半夏、菖蒲時,不要吃飴糖和羊肉。- 服用地黃時,不要吃燕荑。
- 服用細辛時,不要吃生菜。- 服用甘草時,不要吃菘菜和海藻。- 服用天門冬時,
不要吃鯉魚。- 服用牡丹時,不要吃生胡荽。- 服用商陸時,不要吃犬肉。
- 服用空青、朱砂時,不要吃生血的食物。- 服用常山時,不要吃生蔥和生菜。
- 服用茯苓時,不要吃酸性食物。- 服用鱉甲時,不要吃莧菜。此外,
服藥時不可多吃生胡荽、蒜和各種生菜,也不可吃各種滑利的食物、果實等,
還不可吃肥豬、犬肉、油膩的羹湯、魚膾、腥臊的食物。
服藥時通常忌諱見到死尸、產婦等污穢之事。用灰火慢慢燒。這是先按以前的方法燒制,
也有一種方法是通入空氣使其通透。將鉛熔化后放入鍋中,用醋浸泡使其變得細膩,
如同使用干凈的火放入其中研磨,另外先將有腥味的東西化解。
將鉛熔化后在湯中淬火使其變細,有細細的鉛粉,放入藥劑中使其調和。
用秤稱好后打開藥劑,加入九份水、七份煅燒后的研末,像葉子一樣的炭用鐵鍋盛放。
將其研磨得極為細膩,像村民燒灶火一樣,使其有氣體產生,末狀的東西也可作為藥材放入,
調和均勻后取用,就像經過了飛煉,在水中用火燒,如同用姚氏的方法細細地先攤開,
凡是像這樣伏火兩次的,用羅篩篩取后得到好的研磨物,放入藥劑中,根據情況加入,
等到停止后就完成了,得到的東西就可以使用,如同使用令其干燥的桌子進行研磨,
按照局方或者有瀉下作用的方子,只依照經過緩慢火烤的方法,像蝦一樣在水中滲透,
依照上方的方法先取出,用杵搗后再過篩,如同各種藥材都像龍一樣,在其中生出子粒,
不依照紙張的使用方法。迅速使用時,依照各種方法取出經過飛煉的肚臍狀研磨物,
用冷水先浸泡,像新的朱砂一樣去掉雜質,這樣的藥材才好。放入方子中就會呈現紅色,
各自用刀處理,可等到干枯破碎后結成塊,在溝中用羅篩篩取后放入,依照本方迅速處理的,
或者用方子煮干后打碎。使用水管的方子。將其干燥后搗成細粉使用,
只取出藥材研磨后放入,必須依照方子的要求,放入細醋,放入土中浸泡后研磨,
凡是細的藥材使用時,先燒制使其干燥,依照各自的方法取出汁液研磨,
由子瓦中取出紅色的細粉,用酒煮,使陽氣散發,讓其干燥,依照本方使用的藥材,
用火燒制的次數和藥材的數量,都要依照上方的要求,放入后每天研磨。使用石頭時,
用水和蘗進行研磨后淬火使用,得到水后放入細醋使用,也可使其流動后研磨,
石頭先使用時,凡是緊急的情況,先如同取出東西一樣使用,
凡是藥材先用隔夜的水浸泡后使用,過濾后使用經過處理的極為細膩的東西,
放入須子中研磨,用柴火燒炒后盛出,使其干燥去掉本方中的渣滓和腳料,
黑色的渣滓要去掉,使用時要使其極為細膩,凡是不研磨的白色煅燒物,
放入食物中如同龍礬一樣,有灰分的要另外處理。使用滑石時,要避開火,
如同禹氏的方法使用,用火處理時要另外等候,用炭使其細膩,如同辣椒一樣,
使用時凡是用火先處理的,也用水處理,使用時凡是煅燒的要用碗盛放。使用白堊石時,
用焙烤的方法使其干燥后使用,放入干燥的藥材中打碎使用,注意眼睛和菊花等藥材,
防止相互妨礙,然后像這樣在子前處理,凡是像這樣先處理后再使用其他藥材等,
使用時先取出再放入,膝蓋部位如同太陽一樣,然后依照方子使用,
凡是這樣處理后再使其干燥使用的,緊急時要洗凈后曬干,如同夏天遇到片刻的時間,
將其蒸制后澄清,如同用三只雞的干燥物和酒、黃草等藥材,依照方子用酒浸泡一天,
凡是稍微用火炒使其干燥的,要切成小塊后焙烤為佳,蘆頭部位只需要去掉即可,
使用時用酒淬一下,其余的依照九種方法處理,用沸水進行處理。使用白色的東西時,
干燥后用妙法焙烤,可依照方子使用,用酒浸泡后使其完全吸收,然后趁熱去掉雜質,
迅速用七次熱水和酒、熱沙處理,冬天時在南邊使其干燥,
經過過濾后必須使黃色的東西顯現出來,使用時取出洗凈,紅色的東西凡是要謹慎稱量,
使其干燥后細細燒制,遇到雨后要使用。放入藥材時,不要使用木質的東西,
使用杵臼將其放入土中浸泡十次。頻繁使用時,將其粗略處理后去掉雜質,也可使用酒,
也可使用蒸制的方法,得到的東西用酒浸泡多次。第一,進行焙烤和浸泡,
朝著不干燥的方向處理,處理后使其干燥,如同見到了王石部的丹砂、雄黃、雌黃,自然銅,
花菜石,椑石、石鐘乳等,赤石脂,菊花,白石脂,草部的菖蒲,得到硫黃,天門冬、參門,
蒼朮,款冬花等,還有黃丹,像鉆了多年的老柴胡,桃、百草霜,朮、獨活、羌活等,
還有灶鞭,木香等,以及餘糧、紫石英、石膏、寒水石、代赭石、石膽,山篥、川芎等,
將其揭碎研磨后用水飛法使其極為細膩,還有太陰玄精石,薏苡仁,
依照方子放入蘗等藥材使用,將藥物切碎,有的可以炒、銼,然后用酒浸泡或蒸煮后取用,
也可以浸后晾干,快速取出。如果是過夜浸泡,要注意讓其充分浸透。使用時,
有的需要破碎,以治療頑固疾病。藥酒可以活血,對于癲狂等病癥有作用。
將藥物在酒中浸泡后晾干、切碎,也可以不晾干,在太陽下暴曬。使用時,要過濾,
有的需要先蒸,一般要蒸一整天,像陳舊的藥物要像新藥物一樣處理。使用時先將藥物放入,
要注意顏色,謹慎使用。一般使用時要浸泡使其消解,然后焙干、切碎,也可以研磨,
就像吃飯一樣要適度。有的要先將藥物用酒浸泡,然后再晾干、蒸制,放入一些特殊的藥物,
如黃柏等,攪拌均勻,使用時要慢慢焙干,使用前要洗凈放入。有的藥物要先得到汁液,
就像也可以使用一樣。將藥物取出蒸制后再晾干,一般用熱水時要注意時機,
有的藥物如黃精等,要先晾干,像去除灰塵一樣,要挑選干凈,不過濾的話也要先蒸干,
然后再晾干,要注意火候,先將藥物槌碎,挑選干凈后浸泡,取出后補充一些東西,
和水洗一樣,過濾后如果顏色不好,要在風中晾曬一夜,像紅色的藥物要快速去除根部,
使用時要去除心中的雜質,有的藥物不用土炒。有的藥方中用到蘆根等,要稍微切碎,
去除雜質后再焙干,有的要去除血水,一天左右,將藥物切成小塊,取出后用熱水沖洗,
然后快速晾干,不用浸泡的就直接使用。使用時要先將藥物的頭部等去掉,然后放入,
得到干燥的藥物就停止,不要過度,然后再進行焙干,先洗凈后切成薄片,
一定要在太陽下晾曬,一般用酒蒸或用酒浸泡后也可以使用。有的藥物如尖細的蘭草等,
要用漿水浸泡,不要用根部,梗要切碎,注意不要弄錯,要將藥物刮干凈后切成小塊,
晾干后使用,浸泡時不要讓藥物完全浸沒在酒中。稍微硬一些的藥物要用刀切碎,用水浸泡,
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蒲黃等,有的要去除雜質后再焙干,打開后要浸泡一段時間,
得到一些浸泡液。南方使用的蘆根等,像用土涂抹一樣,要干凈,白天像過夜浸泡一樣處理。
將藥物用火炒后切碎,干燥后使用,使用黃色的藥物要注意火候,
有的要和蜂蜜等一起在臼中研磨,挑選干凈后在夜間分別過濾,像炮制甘草等藥物要先使用。
按照已經有的方法炮制藥物,用汁液浸泡,使用時要慢慢加熱,一般用火要注意土的使用,
放入藥物后要斷斷續續地處理,使用時要仔細挑選藥物的頭部等,按照要求進行切割,
像上面說的要處理干凈,一般炮制后要按照方法焙干,蘆根等要注意頭部,要去掉外皮,
在火上春天時要蒸制,連同炮制一起進行,各有各的方法,浸泡后要去除雜質。
有的藥方中用酒炒等方法,先將藥物稍微裂開,先用一些方法處理后再使用,
一般要將藥物切碎,有的藥物的尾部要切碎后再進行炙烤等處理,使用時要分別暴曬,
本來干燥的藥物要像過夜浸泡一樣處理后再切碎。如果遇到酒等,要按照方法處理,
在容器中研磨后取用,一般干燥后使用,有的藥物要去除雜質后用羊脂等處理,
使其達到效果,要將藥物切成一寸左右的小塊,使用時要注意。
用酒浸泡的藥物要在干燥后像草一樣處理,快速處理后使用,使用時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用酒浸泡后用紙張吸取汁液,攪拌均勻,一般像人參等要洗凈后使用,
快速處理后像菜一樣處理,先炒后洗凈,干燥后使用,要慢慢處理使其干凈。
遇到下雨等情況要注意保護藥物,有的藥物要去除毛等雜質,使用時要注意不要過度。
如果藥物發黃或發紫等,要去除雜質后分別使用,頭部等要去掉。用酒浸泡后在風中晾干,
遇到粉末等要先處理,使用時要注意,像用四氣等處理藥物,使用時要注意方法,
如果處理不好會有問題。將藥物在夜間用醋等浸泡,然后用竹器等過濾,
像果實等要包裹好后均勻處理,慢慢放入,先不要用酒,像黃芩等要煮后使用,不要過度煮,
使用時要將藥物切碎,用酒浸泡后炒干,一般要將藥物炒到微黃,去除雜質后使用,
有的藥物要用酒浸泡后再炒,也可以直接干燥后切碎,打開后使用,有的藥物要在高處干燥,
有的要分別處理,使用樹枝等,將藥物搗熟后分離,有的梗要像在布上一樣處理,
浸泡后像過夜浸泡一樣處理,使用時要禁止一些不好的情況,藥物在沸水中煮時要注意火候,
使用時要注意方法,像在這一天要慢慢擦拭,也可以蒸制后使用,要注意不要讓藥物悶壞,
服用后要達到止痛等效果。用酒炒后放入一些東西,像在醋中浸泡后炮制,煮后過濾,
煮熟后攪拌,一般要將藥物切碎后蒸制,使其有香味,使用時要加入一些酒,稍微使用一些,
有的要在中間煨制,然后炒成粉末等,用火燒成微黃色,像炙烤毛茛等藥物,
使用時要遇到合適的情況再使用,像用糯米等處理藥物,使用羊脂等處理藥物,
使其顏色微黃,有的藥物要切碎后治療脾臟等疾病,使用羊脂等,遇到合適的情況再使用,
將藥物炒碎后使用,有的藥物要快速處理使其破碎。像用酒炒后也可以慢慢干燥,
將藥物切碎后洗凈,使用時要在太陽下暴曬,挑選干凈后洗凈,用淘米水等處理,
要先炒后遇到合適的情況再處理,用羊脂等攪拌,有的藥物只需要使用羊脂等處理。
各種藥物的使用方法,比如有的藥物需要去皮后烘焙,像用皮制作的劍戟之類的藥劑,
要去除外皮。有的要烘焙到精細程度,有的要炮制,有的要在夜間放入,
烘焙到肚臍的程度(此處不太明確具體含義)。凡是使用的藥物,有的不需要區分使用,
要切碎、搗成粉末使用,有的要經過慢火煮沸效果才好,有的可以做成餅狀,用杵臼舂碎。
夏天制作時,要注意火候,用面切成片狀,烘焙后使用。凡是使用七方中的藥物,
要先浸泡、干燥、炮制,有的要先蒸到熟,然后研成粉末使用。有的要先烘焙,
像用火烤一樣,要慢慢烘焙,直到藥物熟透、裂開。有的要去皮,有的要去心,
有的要用酒浸泡,有的要用灰炮制,有的要用蜜涂后炒制,有的要粗碎后炒制。比如,
有的藥物要用酒涂抹后烘焙,要選擇肥壯的,鋪上紙,用羅篩取,去除雜質,
要把藥物搗成爛泥狀,遇到木質的要去除,取出肉核,用辣紙包裹。有的要先用水煮,
然后用酥油炙烤,有的要用汁浸泡,有的要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有的要炒到焦黃色,
有的要在水中浸泡后去除雜質,有的要在火上烤到熟透。各種藥物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
要根據具體藥物來確定。
、白芷、龍腦、麒麟竭、肉桂、茯苓、豬苓、乳香、酸棗仁、龍骨、干漆、麝香、牛黃等等,
都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炮制要求。
禽部相關藥材炮制等說明- 蟬蛻:如果是用于瀉下、止吐、治療黃疸等病癥,
有的方劑中會先將其炒制。有的是先用酒浸泡使其干燥,也有先用酥涂覆后用慢火烤,
要烤到酥脆,去掉其毛。將其研細使用,令其干燥。使用時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選擇。
- 蜈蚣:用酒浸泡使其干燥,有的方劑用土炒,要炒到顏色微黃,稍微有些焦,
然后去掉泥土。也可以用酥涂覆后烤,要慢慢烤,烤到熟透,使其變得酥脆。
使用時要去掉足和毛,將其研細。- 蝦?。河械姆絼┯镁平莺蟪?,或者用酥涂覆后烤,
要烤到顏色微黃。也可以用灰燒,燒完后去掉灰,將其研細使用。
- 蜣螂:按照方劑的要求,有的用酥涂覆后烤,烤到顏色微黃,也可以用灰燒,
燒完后去掉灰,將其研細使用。- 斑蝥:按照方劑的要求,用酥涂覆后烤,烤到顏色微黃,
去掉足和翅后使用。- 蛇蛻:有的方劑用酒浸泡后炒,或者用酥涂覆后烤,要慢慢烤,
烤到顏色微黃。使用時要去掉頭尾,將其研細。
其他藥材相關說明- 胡麻子:用酒浸泡后炒,或者用酥涂覆后烤,要烤到顏色微黃。
也可以用湯浸泡后去皮,然后將其研細使用。- 杏仁:要去掉皮和尖,用湯浸泡后去皮,
然后將其研細使用。也可以用灰炮,炮完后去掉灰,將其研細。還可以將其曬干后研細使用。
- 阿膠及諸膠: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草豆蔻:用酒浸泡后炒,
或者用酥涂覆后烤,要烤到顏色微黃。也可以用湯浸泡后去皮,然后將其研細使用。
- 陳皮、青皮: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有的用醋浸泡后使用。
- 韭子: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夜明砂:使用時要先過篩,去掉雜質。
也可以用黑豆一起炒制,然后去掉黑豆。- 真珠:要將其研細使用。
- 赤小豆、大豆黃卷、麥蘗、神麯、白扁豆、菉豆等: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 桑螵蛸: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鱉甲、龜甲: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有的用醋浸泡后使用。- 露蜂房: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
- 白殭蠶: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有的用酒浸泡后炒。
- 天漿子:要依據方劑的要求進行炮制??傊?,在進行藥材的炮制和配伍時,
要依據方劑的要求,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炮制,保證藥材的用量準確無誤。
論中風證候中風總論風是天地間浩蕩的氣,風勢正常順暢時就能使萬物生長,
若風邪偏向一方就會傷害各種生物。人如果中了風邪,很少有不因此喪命的。
所以風邪侵入人體內臟腑時,疾病就很難治愈。如果人體經絡空虛而受到風邪侵襲,
、手腳癱瘓、痰液上涌、神志昏迷、口眼歪斜、肌膚失去知覺、麻木疼痛、痙攣蜷縮等癥狀。
這些癥狀會隨著所中臟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有的在左邊,有的在右邊。
邪氣所在的部位反而松弛,正氣所在的部位反而緊急,正氣牽引邪氣,
導致口眼歪斜、肢體不能活動。風的特性是變化迅速、猛烈,善于行走且變化多端。
它侵襲人體時,突然發作;使人眩暈時,會引發頭暈;激起人的痰液上涌,使人昏迷,
擾亂人的神志。所以風被稱為各種疾病之首,古代圣人先對此加以闡釋教導,
太醫編纂醫書時也把中風的論述放在首位。論諸風的病因中風的發生,都是因為陰陽失調,
臟腑之氣偏盛或偏衰,營氣和衛氣運行失常,氣血錯亂。人們過度地喜怒情緒,
飲食沒有節制,放縱自己的欲望,這些都會導致經絡或虛或堵塞。身體虛弱且腠理不致密,
風邪之氣就會侵入人體。論中風的治療方法1. 首先用通關散搐鼻,然后服用至寶丹。
這種藥藥性寒涼,身體稍微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但氣虛的人以及年紀大的人不能服用,
只能服用后面的藥物。2. 突然中風,出現筋脈拘急、頭暈目眩的癥狀,可以服用七寶丹。
3. 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筋脈痙攣、骨頭疼痛的癥狀,
可以服用小續命湯、追風應痛丸。4. 中風后風邪侵入臟腑,
出現胡言亂語、精神恍惚的癥狀,可以服用排風湯。5. 中風后手足癱瘓,
大多可以服用青州白丸子。6. 中風后項背肌肉拘緊、牙關緊閉的癥狀,
可以服用三五七散。7. 中風后手足顫抖、腰腳軟弱無力的癥狀,
可以服用活絡丹、七寶丹。8. 年紀大且腳力弱的人,可以服用黃芪丸。
9. 對于因憤怒等情緒導致氣逆上行,突然摔倒、昏迷不醒、牙關緊閉、手足拘攣,
但口內沒有痰液聲音的情況,這種癥狀只是中氣上逆,不能胡亂使用祛痰、發汗等藥物,
否則會引發其他疾病,只能服用七氣湯來分解氣逆,消散氣血的壅塞郁結,
氣逆的癥狀自然就會停止。七氣湯連續服用,效果迅速,還可以同時服用蘇合香丸。
10. 中風導致半身不遂,都是因為風邪侵入經絡,氣血運行遲緩,關節活動不利、松弛,
所以手足不能活動、口眼歪斜,可以服用七寶丹。對于偏風導致語言蹇澀的偏風癥狀,
可以服用小續命湯;偏風引起疼痛游走不定、身體麻木的癥狀,
可以服用活絡丹;偏風導致精神恍惚不穩定的情況,
可以服用排風湯;偏風且痰涎較多的癥狀,
可以服用青州白丸子;出現筋脈拘急、腳弱、口噤的癥狀,
可以服用龍虎丹;癱瘓、手足不能活動的癥狀,
可以服用透冰丹;偏風出現筋脈痙攣拘急的癥狀,
可以服用驅風丸、乳香起痛散、乳香丸、七寶丹。如果出現諸風導致的小便不適癥狀,
都是因為小腸積熱,膀胱氣機壅塞、通利不暢,可以服用導赤丸、雞蘇丸、三黃丸、三和散。
如果便秘嚴重,可以服用神功丸、五苓散。對于諸風引起的骨節疼痛,
都是因為風邪之氣侵入筋絡和骨節,導致疼痛,或者疼痛向手腳部位放射,
或者筋脈拘攣屈伸困難,
可以服用乳香趁痛散、追風應痛丸、活絡丹、乳香丸、沒藥丸、太岳活血丹,
這些藥物都可以服用。適宜先使用五香散進行淋洗,然后用活血丹涂抹。
論及風濕腳氣的癥狀,都是因為風濕毒邪之氣侵入到腳和膝蓋部位,
癥狀表現為或者腳部紅腫,或者發冷疼痛,或者麻木沒有知覺,或者腳軟弱無力,
或者出現怕冷、高熱、口渴、筋脈拘攣的癥狀,
可以服用俞山人降氣湯、排風湯、小續命湯、小降氣湯。如果疼痛,
可以服用石楠丸、追風應痛丸、乳香趁痛散;如果腳軟不能行走,
可以服用黃芪丸、木瓜丸;如果小便澀滯不暢,
可以服用導赤丸、五淋散、三和散;如果大便秘結,可以服用麻仁丸;如果便秘非常嚴重,
可以服用神功丸;如果感覺氣上沖心、心中煩悶,可以服用三和散;如果腰部疼痛難忍,
可以服用大烏沉湯。無論病情輕重,都可以用五香散進行淋洗。
如果腳部腫脹生瘡且有滲水的情況……論及風濕的癥狀,都是因為人的腠理空虛,
風邪與寒濕之氣侵襲人體。每當到了夜間,或者凌晨三四點左右,就會出現腰背疲倦疼痛,
翻身困難,或者身體疲倦疼痛的癥狀,這是因為體內有寒濕之氣,可以服用小續命湯。
如果出現大便秘結、小便次數多、身體疼痛的癥狀,可以服用術附湯;如果骨節疼痛煩躁,
可以服用乳香趁痛散;如果身體麻木、小腿軟弱無力,
可以服用追風應痛丸、黃芪丸;如果腰痛得厲害,可以服用青娥丸。
論及諸風導致的大便不通癥狀,都是因為風邪和熱邪停滯在腸胃,使得津液干燥,
導致大便秘結不通??梢苑寐槿释琛⑷蜕?,如果大便還是不通暢,就服用皂角丸,
一旦大便通暢就停止服用,不可以長期服用。如果是氣虛的人以及老人,不可以服用皂角丸,
只能服用麻仁丸、三和散。也可以將四物湯加上去掉白瓤的青皮,按照相等的分量一起煎煮。
如果便秘非常嚴重,可以服用神功丸,不可以給體質虛弱的老人服用。
論諸風頭目昏眩各種風病導致的頭目昏眩,都是因為痰濁壅盛上泛所致。
可以服用青州白丸子。如果頭目昏眩且痰多,可服用辰砂化痰丸;痰濁嚴重而致昏眩的,
可服用半夏丸、天南星丸。如果心肺有熱,就服用龍腦芎犀丸;痰盛且頸項強硬拘急的,
服用金沸草散;痰多且胸膈有熱的,可服用川芎丸;心臟功能不好,口中發苦、舌頭干燥的,
可服用透水丹、羌活丸、防風丸;痰很嚴重且心慌心悸的,
可服用牛黃清心丸;痰盛且口渴、嘔吐的,可服用天南星丸。
論諸風恍惚驚悸各種風病引起的恍惚、驚悸癥狀,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
心氣不足,風邪侵入心經。
這種情況可服用定志丸、降心丹、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散;熱象明顯的,服用牛黃清心丸。
論諸風挫枕轉筋各種風病導致的挫枕、轉筋癥狀,都是因為氣虛,頸項部的筋脈轉動不利,
經絡不通暢。伴有疼痛的,可服用通關散、消風散、大三五七散,或者追風散;痰涎多的,
服用白丸子。論諸風瘙癢癮疹各種風病引發的瘙癢、癮疹癥狀,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
臉上感覺像有蟲子爬行、肌肉跳動,氣血凝滯。
這種情況可服用排風湯、胡麻散、消風散、四生丸;病情嚴重的,
多服用皂角煎丸、何首烏散。論諸風痰逆嘔吐各種風病初發時,出現痰逆、嘔吐癥狀的,
可服用溫中化痰丸、橘皮半夏湯、藿香湯、半夏散,服用后嘔吐癥狀可立即停止,
可經常服用。論諸風頭痛目暈各種風病導致的頭痛、目暈,
都是因為風邪乘虛、氣上攻頭目所致。
可服用太陽丹、白龍丸、茶調散、川芎丸;太陽穴疼痛的,
用急風散涂抹在病患處;眼睛昏花、頭痛的,可服用消風散、追風散;痰熱引起的頭痛,
可服用防風丸;年紀大且身體虛弱的人,風寒侵入腦部導致頭痛、眩暈的,
服用術附湯、羌活丸、三五七散;偏正頭風,兩太陽穴及眉棱骨疼痛,牽引雙眼昏暗的,
可服用遇山散。論諸風腳膝緩弱各種風病導致的腳膝軟弱無力,都是因為風邪乘虛,
氣血衰弱,行動無力。可服用黃芪丸、木瓜丸、俞山人降氣湯;沒有發紅、腫脹但疼痛的,
可服用洗風散,用來淋洗患處。論破傷風證因為跌打損傷,風邪侵入傷口,出現腫脹的情況,
可服用土圓散,用生姜自然汁調藥后貼在患處;有內傷的,服用太岳活血丹。
論諸風熱上攻各種風病因風熱上攻,導致臉上生熱瘡的,
排風湯、胡麻散、何首烏散、羌活丸、川芎丸、白龍丸、芎犀丸;有時感覺像有蟲子爬行的,
可服用追風散。論纏喉風證纏喉風病癥,都是因為體內積熱,痰涎向上攻沖咽喉,
導致口難以張開,水和藥汁都無法咽下。這時可以用碧雪,通過竹管子吹入喉中。
病情嚴重的,可服用雄黃解毒丸、玉屑無憂散。論傷寒、傷風證候1. 一般來說,
傷風的人,都是因為脫衣服時被感冒,被風吹到,就會突然感覺骨頭寒冷,毛發豎起,
怕風且自汗,這就是傷風的癥狀。2. 如果被風吹后,身體自然寒冷,怕風且沒有出汗,
這就是傷寒的癥狀。論傷寒證侯1. 傷寒總論:《活人書》中,傷寒的正名有十六條,
濕、中濕、風溫、濕溫、溫毒、中喝、熱病、溫病、痘病、溫瘧、晚發、疫癘這些外在癥狀。
此外,還有六種病癥與之相似,即中暑、傷痰、食積、虛勞、瘴瘧、腳氣,它們與傷寒相似,
但實際上并非傷寒。很多人不了解這些,都說它們就是傷寒。
如果不仔細分辨病癥的虛實就用藥,那么在瞬間就可能誤人性命,這是不可不知的。
2. 論傷寒得病之由:一般傷寒剛得病時,就不進食,發熱一直不停,伴有頭痛,
或者渾身疼痛,或者自汗、怕風、怕冷、高熱,這就是傷風或傷寒的癥狀。
此時必須詢問病人患病幾天了,有沒有出汗,怕不怕風,渴不渴,有沒有嘔吐,
小便是否通暢,小便通暢持續了幾天,必須仔細詢問清楚后才可以用藥。
更新時間:2025-04-18 16: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