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澤也不再賣關子,繼續開始講述。
“按照各州往年上交的稅,定下標準,除天災外,每年一旦減少便視為政績不合格,達標者勉勵,政績斐然者晉升,不達標者輕則降職,重則罷免,當然要結合當地實情,畢竟地域不同,有差距很正常?!?/p>
寧澤使用稅來衡量一個人的政績作為。
按照寧國以前的收稅標準,朝廷降下定額,每年固定就收那么多,滿足不了隨便編個理由就草草了事。
目前的寧國的稅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人頭稅,另一個便是土地租金,也就是租庸調。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農民耕種的土地都是國家的,他們每年按照耕種數量,上交固定的土地稅。
還有人頭稅,每家每戶只要有新生兒降生,便要去當地官府登記造冊,每年交稅,這也是很多百姓家不想生孩子的阻礙。
一州的人口每年都會統計數量,當官的只要有作為,人口增加,土地開墾,稅收就會隨著增加。
古代封建制度,這些也是寧澤慶幸的原因,好在他穿越到了一個皇子身上,要真是成為一個平民百姓,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去。
“不對,要是這樣,為了政績地方官員豈不是將壓力下放至百姓身上!”
莊寒不愧是有宰相,瞬間便想到了其中的弊端。
“舅舅說的不錯,這個我還沒說完。”
寧澤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朝廷可以成立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只受三省管轄,人數不用多,大寧五十一個州,幾十人就可以,用來調查當地的民情,為杜絕包庇,每隔一個月上報一次即可?!?/p>
寧澤洋洋灑灑說了一通,覺得有些口渴。
“小子淺見,說的不對還請諸位大人見諒。”
“張總管,幫我倒杯水。”
張亮快速的倒了杯茶,給寧澤端了過來。
大殿內沒人說話了,都在考慮這套方案的利弊。
整整半炷香的時間過去,終于莊寒率先站起身對寧政說道。
“陛下,臣覺得三皇子所說政策可行!”
“臣附議?!?/p>
還未等寧政表態,吏部尚書站了出來,臉色有些為難的說道。
“臣也贊同,但吏部預備官員不足,可能無法滿足條件。”
吏部尚書名為張古,寧政繼位時被封為兗國公。
他是在場年齡最大的,現在已經近七十高齡,看樣子寧澤都怕他突然嗝屁了。
眾人將目光又轉移到了寧澤身上。
寧澤正在喝茶,抬起頭看到這些人直勾勾的看著自己,頓時一陣惡寒。
“額……諸位看我作甚?”
寧澤很不解,沒人找人,我又生不出人來。
“陛下,要不從國子監抽出一些學子,讓他們去歷練一番?”
這次說話的人寧澤不認識,沒有印象。
“虞國公這主意好。”
莊寒的一聲附議,寧澤這才想起這人是誰。
虞國公馬志明,門下省侍中。
(門下省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是如今大寧最高的審查機構,他有權駁回尚書省遞交上來的政策。)
與莊寒一樣同為從二品品宰相,自從寧政繼位,除了太子太師等這些虛職以外,朝堂上從二品已經是最高的官職,尚書令等都被寧政一人擔任,七年沒有立過。
“那什么,我覺得翰林院圈養的人不少,他們都是真才實學,可以挑選一些?!?/p>
寧澤這個時候出言打斷了他們,他只是覺得讓一幫孩子去看著那些當地的官員,這不純純扯淡嗎?
除了個別頭腦靈活的,這些人就算十個綁一起也不一定能斗得過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
“寧澤說的不錯,翰林院目前有不少人,可以抽出二十人左右。”
“還有寧澤,注意你的言辭,那些都是我寧國儲備的人才,圈養像什么話!”
寧政此時直接拍板定下,但后面一句話讓寧澤訕訕一笑。
他也注意到自己用詞不當,把人比作牲口了。
“我等立刻去準備,爭取來年實施?!?/p>
說完這些大臣便準備告退。
寧政則是對他們囑咐了一句。
“眾愛卿,今天的談論莫要透露出去?!?/p>
但臨走的時候都深深看了一眼坐在那當沒事人一樣的寧澤。
寧澤對這些人的目光沒有太多在意,明白寧政剛剛那句話是在保護他。
這一套政策不知道會牽扯多少人的利益,他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皇子,還沒及冠封王,承受不住這些人的報復。
“老三,坐近些?!?/p>
寧政突然說道。
看著眼神躲閃亂動的寧澤,他有些后悔以前沒有對寧澤太多的關注。
“那個父皇,你別這么看著兒臣,怪瘆人的?!?/p>
寧澤一抬頭便看到自己爹笑瞇瞇的他,心中升起不好的預感。
“說的什么混賬話?!?/p>
本來倍感欣慰的寧政,聽到寧澤這句話瞬間沒了心情。
但還是夸贊了一句。
“你小子不錯,今后許你在朕面前隨意走動?!?/p>
寧澤聞言嗤之以鼻,對別人來說可以隨時覲見皇帝是莫大的殊榮,但在他這可是不屑一顧。
寧政說完站起身走了下來,繼續問了一句。
“為朝廷獻策,你要什么獎賞?!?/p>
寧澤聽后一拍腦門,差點把自己來的目的給忘了。
“我要出宮?!?/p>
???
“你才多大,出宮做甚?”
寧政不解的問道。
“父皇,兒臣在皇宮待了十一年,連京城長什么樣都不知道,想要出去轉轉?!?/p>
寧澤開始使用他現在的優勢,撒嬌賣萌。
“每個月許你出宮三次,但每次出去都要向朕稟報。”
“還有,公是公私是私,一會我讓人把獎賞給你送去。”
聽到寧政的突然轉變,寧澤這才心滿意足的謝恩。
“多謝父皇,那兒臣便先回去了?!?/p>
說完便準備躬身告退,但好似想到了什么,對寧政說了一句。
“誒,對了父皇,剛剛那政策兒臣還沒說完,后面還有個三年平調,若是官員的政績出眾,三年便可調人升職,若是普通尋常,便換個地方,平職調任。”
“這樣一來可以杜絕每個官員長時間在一個地方做大,另一個便是可以讓他們更加勤懇為國效力。”
寧澤說完邊走,絲毫沒給寧政反應的時間。
等寧政回過神時,寧澤已經在回乾正殿的路上。
“張亮,你說朕這第三子小小年紀,為何會如此聰慧?”
兩儀殿內,寧政突然覺得自己不是個好父親,連親生兒子都不怎么了解。
“陛下,這應該是您與齊貴妃教導的好,三殿下他以前很少在人前露面,每天都在研讀各種書籍,想來也有背后極其努力的原因?!?/p>
張亮恭維的話,令寧政很受用。
“擬旨,朕之第三子寧澤,自幼聰慧仁孝,發明解決石炭毒氣之法,讓我寧國極大數百姓免于冬斃之災,此乃莫大功德,今此功德,朕代以天意,冊封寧澤為榮王,享郡王爵,留于在京,為國效力,欽此?!?/p>
意思是說寧澤馬上就是王爺了,而且還是一字王中的佼佼者。
“通知皇后,朕今晚去乾正殿用膳,然后再去通知太子,讓他陪朕同去?!?/p>
更新時間:2025-04-18 13: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