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覆滅吐谷渾之戰中,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因貽誤軍期被李靖責備,他仗著自己是秦王府功臣,向李世民密告李靖謀反。李靖說明原委后,按律法高甑生應反坐受罰,但李世民因他是功臣而犯難。
與此同時,玄武門第一功臣尉遲敬德也飛揚跋扈。在朝會時,他因大臣超過他、座次排在他前面而大鬧朝堂,還將勸架的李道宗打傷。李世民對尉遲敬德進行勸告和敲打,并在朝會上討論高甑生誣告一事。他表示按律法高甑生當斬首,但自己不忍心。
最后,李世民決定親自去南郊鋪上草席,跪地謝罪于天三日,每天只吃一頓素食,以求換得高甑生減死一等流放遠方。大臣們請求李世民不要去,李世民答應后寫下罪己詔公開檢討自己。隨著罪己詔公布,高甑生誣陷李靖謀反一事圓滿解決。]
秦始皇二十八年
嬴政坐在殿中,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最終停留在了李斯身上。
李斯感受到嬴政的目光,心頭一震,知道這是自己表現的機會。
他一咬牙,出列奏道
“陛下,自古驕兵悍將屢見不鮮,臣認為對功臣加賞的同時,也要加強這方面的律法,免得出現天幕上如同唐朝那兩位的情況。”
李斯的話音剛落,殿內頓時一片寂靜。
李斯感覺好多視線粘在自己身上
李斯知道這番話無疑是在得罪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但李斯卻毫不在意。
他清楚,自己現在必須瘋狂表現,才能彌補未來的過錯。
嬴政聽了李斯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他知道,李斯這是在主動攬下那些得罪人的臟活累活,而這也正是他所需要的。
嬴政點了點頭,沉聲道
“李斯所言極是,此事便交由你去辦,務必擬定一套完善的律法,防止驕兵悍將的出現?!?/p>
李斯連忙領命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所托?!?/p>
兩人心照不宣,嬴政將那些得罪人的任務都交給了李斯,而李斯則來者不拒。
他知道,自己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表現,爭取嬴政的信任。
只有這樣,才能在天幕曝出他未來假傳圣旨的事時,保住自己的家人。
……
劉邦稱帝第二年,未央宮內。
劉邦坐在龍椅上,目光緊盯著天幕,心中卻是一陣頭疼。
天幕中提到的驕兵悍將讓他不禁想起了朝中的那些功臣,尤其是遠在楚國的韓信和那些異姓王。
他知道,這些人手握重兵,稍有不慎便可能釀成大禍。
劉邦的目光掃過殿下的群臣,心中暗自盤算。
他知道,這些大臣們雖然表面上恭敬,但心中未必沒有異心。
尤其是那些異姓王,更是讓他感到棘手。
“唉,真是頭疼啊!”
劉邦低聲喃喃,心中暗自慶幸
“好在天幕中提到大漢傳了下去,否則朕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p>
被劉邦視線掃過的大臣們紛紛低下頭,不敢多言。
他們知道,劉邦雖然表面上和藹可親,但心中卻極為精明。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貞觀三年
李世民今天難得沒有批閱奏折,也沒有上朝。
自從天幕提到太子一事,他便格外重視。
雖然天幕沒有透露具體細節,但這并不妨礙他采取行動。
今天,他特意抽出時間,與長孫皇后和幾個孩子一起培養感情。
一家人其樂融融,誰也沒有去看天幕。
就在這時,內侍匆匆趕來,恭敬地稟報道
“陛下,天幕有重大消息?!?/p>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轉頭看向長孫皇后,溫和地說道
“皇后,不如我們一起去看看?”
長孫皇后微微一笑,欣然答應
“陛下有令,臣妾自當陪同?!?/p>
于是,李世民攜長孫皇后和幾個孩子一同前往觀看天幕。
天幕上播放的內容讓李世民心中有些小火氣,但看到自己在天幕中的表現,他又感到頗為滿意。
他暗自點頭,心想:“朕的表現還算不錯?!?/p>
李世民并不著急,他知道,天幕中的內容一定會引起朝中大臣的震動。
他只需要耐心等待,自然會有人坐不住。
果然,沒過多久,尉遲敬德和高甑生便急匆匆地向皇宮趕來。
李世民聽說高甑生和尉遲敬德來了,便與長孫皇后打了聲招呼,匆匆前往大殿。
長孫皇后微微一笑,目送李世民離去,心中明白,這位皇帝陛下又要開始他的“表演”了。
李世民走進殿中,看到高甑生和尉遲敬德正跪在地上,神情緊張。
他故作驚訝地問道
“兩位愛卿,這是為何?為何行此大禮?”
高甑生和尉遲敬德見李世民裝糊涂,心中更加忐忑。
他們可不敢跟著裝糊涂,連忙叩首請罪
“陛下,臣等有罪,請陛下責罰!”
李世民見兩人如此緊張,心中暗自滿意,但表面上依舊不動聲色。
他先看向尉遲敬德,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威嚴
“敬德啊,你身為大將,功勛卓著,但也要修身養性,切不可像天幕中那般胡鬧。你可明白?”
尉遲敬德連忙點頭,恭敬地答道
“陛下教訓的是,臣定當謹記于心,修身養性,絕不犯錯!”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尉遲敬德的態度頗為滿意。他隨即轉向高甑生,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高甑生,你這件事有些嚴重啊。”
高甑生聞言,心中一緊,連忙叩首道
“臣知罪,請陛下治罪!”
李世民看著高甑生,沉默片刻,隨后緩緩說道
“朕怎能對未發生的事情治罪?這次天幕所講之事,就當是個教訓。你切記,不可再犯,否則朕絕不輕饒!”
高甑生聽了,心中既感激又惶恐,連忙叩首謝恩
“謝陛下寬宏大量,臣定當謹記教訓,絕不再犯!”
李世民揮了揮手,示意兩人起身
“好了,此事就此揭過。你們回去后,務必謹言慎行,莫要讓朕失望?!?/p>
尉遲敬德和高甑生連忙起身,恭敬地退了出去。
走出殿外,兩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松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李世民雖然表面上嚴厲,但實際上還是給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視頻探討唐太宗登基后是否誅殺功臣,實際上有四位功臣死在其手,但情況各異。
羅藝原是隋朝將領,降唐后立功,卻因與李世民結怨、在玄武門之變后謀反,被部下所殺,被唐太宗剝奪賜姓、誅滅三族。
侯君集是李世民麾下武將,參與玄武門之變,位列凌煙閣功臣。他滅高昌國時私吞財寶,后卷入太子李承乾爭位謀逆,被賜死,家人未受牽連。
張亮出身瓦崗寨,位列凌煙閣功臣,因迷信算命說他有真龍之相意圖謀反,被李世民下令誅殺。
李君羨曾抗擊突厥立功,負責護衛玄武門。李世民晚年迷信,因李君羨乳名、爵位等與“女主武王”預言相符,以結交術士圖謀不軌為由將其賜死。
總體而言,唐朝功臣下場相對較好,李世民無需像朱元璋那樣大規模屠戮功臣,因其功績和戰斗力強,且功臣大多比他年長。]
貞觀三年
李世民剛處理完高甑生和尉遲敬德的事,正準備回到后宮與家人繼續培養感情,卻看到天幕上又播放了新的內容。
他坐回龍椅,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天幕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讓他心中五味雜陳。
羅藝已經死了,自然不用考慮;侯君集和張亮是意圖謀反之人,暫時也不必理會;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雖然值得深思,但眼下并非重點。
最讓他感到棘手的是李君羨的冤殺,這件事讓他心中充滿了愧疚。
“李君羨……”李世民低聲喃喃,心中暗自嘆息。
他知道,這件事必須妥善處理,否則不僅會寒了臣子的心,還可能影響自己的聲譽。
想到這里,李世民立刻下令召集諸臣入宮商議。
與此同時,后宮中也不消停。
長孫皇后雖然猜到李承乾可能涉及謀反,但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她心中仍存有一絲僥幸。
她看向臉色發白的李承乾,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嚴厲
“承乾,一會兒你父皇應該會召集群臣,你就和他們一起去。穿上朝服,直接跪著請罪,明白嗎?”
李承乾點了點頭,聲音有些顫抖
“是,母后?!?/p>
……
大殿外,眾大臣已經陸續到齊,等候召見。
其中,侯君集和張亮明顯被孤立了,其他大臣都刻意與他們保持距離。
而太子李承乾身邊雖然也有人避嫌,但幾位李世民的親信還是上前勸慰了幾句。
眾大臣陸續進入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李承乾、侯君集、張亮和李君羨四人則跪在殿中央。
李君羨原本可以坐下,但他覺得自己跪著更合適,便也跟著跪下了。
李世民走進殿中,目光首先落在李君羨身上。他語氣溫和地說道
“尊禮,你跪著干什么?快快起來。這件事是朕對不起你,怎能聽信他人讒言?”
李君羨聽了,心中一陣感動,連忙說道
“陛下言重了,此事不是陛下的錯?!?/p>
李世民搖了搖頭,語氣堅定
“不,朕心意已決,朕要下罪己詔。朕要向天幕上的一樣,去齋戒,一天只吃一頓?!?/p>
眾大臣見狀,連忙上前勸諫。
畢竟,天幕中的例子擺在那里,他們可不能讓李世民真的去齋戒。
經過一番勸解,李世民還是堅持要下罪己詔,還要齋戒。
眾大臣連忙表示要和李世民一起齋戒。
李君羨被李世民的誠意深深打動,心中滿是感激。
接著,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語氣平靜
“承乾,起來吧,去座位上?!?/p>
精明的大臣們見狀,心中暗道:“果然如此,陛下這是打算輕拿輕放,只是這處理方式未免太輕了些。”
最后,李世民將目光投向侯君集和張亮,語氣嚴厲卻帶著一絲寬容
“朕剛才和敬德他們說了,朕不會因為未來之事懲罰你們。但你們兩個也要長記性,不要再有下次。”
侯君集和張亮連忙叩首
“是,陛下,臣等定當謹記教訓,絕不再犯!”
李世民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
他知道,這次的處理雖然有些輕描淡寫,但至少穩住了朝中的局勢。
洪武十四年
在工位上的勛貴們現在是心里一片發涼,但真要他們造反又不敢,紛紛上書請辭。
朱元璋沒有什么表示只是將這些請辭留中不發。
在派太子去安撫他們。
更新時間:2025-04-14 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