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意思是讓我在歷史當中挑人組建一個朝廷是吧,就是歷史人物隨便選。
好,那既然這樣,我們先選一套制度啊,我們熟悉的有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那我們就選三省六部制吧,因為相對來說啊,它是比較完善的,三省六部的三省長官均為宰相。]
嬴政時期
嬴政望著天幕之上清晰呈現的三省六部制,眼神中滿是探究與思索,須臾,他側身向身旁的李斯吩咐道
“將這三省六部制詳細記錄下來,日后朕要細細研究,看看此制度是否契合我大秦國情?!?/p>
李斯領命,立刻揮筆疾書,不敢有絲毫懈怠,力求將這天幕所展的新制完整、準確地記錄,以供嬴政日后詳查。
[好,我們先確定中書省的人選啊,就是中書令,這個等于是帝國的大腦啊,負責制定決策、發布政令,他有點像就是現在幕僚長的那個角色。
我覺得我們要選一個能力比較強的,就偏向于實干家的,選誰???張居正。
大家可以看歷史當中啊,就是到了王朝中后期,在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情況下,搞變法改革還能取得不錯成就的屈指可數,很少的。
張居正就屬于那種技術加實干的官員,他對國家有一整套改革的想法,而且對于下層官員的那套東西啊,他門清啊,你想糊弄他非常難。]
嘉靖二十七年 朱厚熜時期
年輕的張居正望著天幕,上頭竟提及“張居正”三字,他瞬間愣住,神色中滿是疑惑與茫然。
那名字太過熟悉,可他又實在難以相信,天幕所指會是自己,一時之間,滿心狐疑,躊躇不定 。
這時,高拱走上前來,臉上帶著笑意,拱手說道
“恭喜叔大?。∧鼙贿@天幕提及,想來日后必定是要青史留名了!”
張居正聽聞,連忙擺手,神色緊張,急切地說道
“不敢當,不敢當!說不定只是同名同姓罷了,這天下之大,叫張居正的人,未必就是我。”
高拱聽了,稍作思忖,覺得確實有理。如今這天幕給出的信息太少,僅能確定過去并無此“張居正”,往后是否會出現,實在難料。
若真不是眼前的張居正,自己這般恭喜,倒顯得唐突又尷尬了。想到這兒,高拱微微點頭,說道
“叔大所言極是,是我唐突了,一切還是得看這天幕后續還會透露些什么。 ”
萬歷三年 朱翊鈞
不同于年輕時候的懵懂與猶疑,此時的張居正,已然能篤定,天幕之上所言之人,確鑿無疑就是自己。
他仰頭凝視著天幕,目光緊緊鎖住上面有關自己改革的記載,當看到改革成效斐然,成果卓著,被后世之人所銘記時,張居正的臉上緩緩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多年來的殫精竭慮、日夜操勞,無數次在朝堂上的據理力爭,面對重重阻礙時的咬牙堅持,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滿心的喜悅與慰藉。
[給中書令張居正配一個偏向于技術性的官員做中書侍郎,選王安石。
大家看王安石變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這一條條一款款,他都直指宋朝的制度弊端。
雖然我們說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但他提的這些意見跟建議是沒有問題的呀。
王安石的想法是很多的,但是我們要考慮到,你這個制度是需要一個個人去執行的,你執行的過程中必然會侵害損害到那些舊貴族舊官僚的利益,他就會有人搗亂,給你制造阻力,就是想法很好,但是過于理想。
這個有沒有可行性呢?得需要有人去給他判斷。
你看我就給他找了一個實干家,且對官僚那套非常熟悉的人張居正,張居正把里邊不符合實際的改掉啊,做成可實行型方案拿給皇帝。]
不同時期的王安石,看到天幕上呈現出自己變法失敗的結局,內心都被濃濃的難過與失落所填滿。
然而,王安石畢竟有著超乎常人的堅毅與豁達。
短暫的消沉后,他迅速振作起來,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而熾熱。
他凝視著天幕,仔細研讀上面所指出的問題,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哪怕前路荊棘遍布,也要將改革之路堅定地走下去。
變革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既然發現了問題,那就一點點去修正,一步步去完善 。
[然后門下省,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他主要是負責審核的,就是你中書省弄出來的東西得經過我的審核,我們可以理解成他有否決權。
這個我們得找一個對國家大政方針理解的,并且比較正直的人,你不能說我對中書省的某個人有意見,我就刻意去針對人家,讓人家的方案不過。
所以你看魏征就很合適,而且魏征在歷史當中啊,他就做過侍中。
侍中有兩個人,另一個呢我們給他找一個道德高尚、清正廉明且憂國憂民的,我覺得門下省啊,你就得放這種人,就是那種能放下個人恩怨把國家利益擺在首位的,范仲淹范文正公對吧,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文正公之前的人看著天幕雖然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這個謚號的含金量卻是很足的。
而后面的則認為實至名歸。
景祐四年 宋仁宗 趙禎
趙禎看著天幕最后決定把被貶謫在外的范仲淹給弄回來。
范仲淹看著天幕中對他“文正公”稱呼直覺神清氣爽。
貞觀三年 李世民時期
眾人滿是羨慕地看向魏征,眼神里的羨慕幾乎要溢出來。
誰都清楚,天幕連通整個大唐,通過這神奇的媒介,魏征的正直之名此刻已傳遍大唐的每一個角落,甚至連后世之人都對他稱贊有加。
魏征心中亦是欣喜萬分。
畢竟,人活一世名傳青史怎能不高興。
如今聲名遠揚,怎能不讓人心情暢快?想到此處,魏征暗自下定決心,日后勸諫定要更加盡心盡力,不負這正直之名。
李世民將這一切盡收眼底,臉上浮現出欣賞之色,還特意給了魏征一個飽含鼓勵的眼神。
不論內心真實想法如何,至少在這眾人矚目的時刻,身為帝王,他的姿態一定要做足。
武德八年 李淵時期
相比于貞觀年間的魏征在天幕映照下聲名遠揚,風光無限,引得眾人欣羨而武德年間的魏征,卻如墜冰窖,心情沉重得猶如鉛塊。
擺爛的太子李建成滿臉幽怨,直勾勾地盯著他,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李建成心里跟明鏡似的,就魏征在自己這里的功績決然得不到天幕那般贊譽。
思來想去,答案昭然若揭——魏征日后定是轉投李世民麾下了。
但是李建成也明白,倘若魏征在自己徹底落敗前背叛,天幕對他的評價絕不可能是正直。
自己既已失敗,又怎能強求屬下以死相殉呢?道理他都懂,可真面對這事兒,心里就是像堵了塊大石頭,不是滋味。
于是,他就這么一言不發,只用那幽怨的眼神,緊緊鎖住魏征,似要將滿心的不甘與憤懣,都化作這道目光,直直地射向魏征 。
(視頻來源:徐同學)
(最近幾張視頻的文字可能有點多,他的視頻我覺得挺好的,我不知道減哪里好,就都留下了,可能有點啰嗦)
更新時間:2025-04-14 15: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