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靈蘊山城 山城人 118772 字 2025-04-11 06:20:1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引子·玄奘遺愿

唐貞觀十九年,歷經十七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師,自天竺滿載而歸。當他踏入長安城外,夜幕已悄然降臨。法師抬頭仰望,只見浩瀚夜空中,星辰閃爍,而山城馬頭山地脈之處,隱隱有佛光涌動,仿若天際垂下的祥瑞帷幕。

玄奘法師心中一動,深知此地必有非凡機緣。遂即刻招來得意弟子法福禪師,將那記錄著天竺諸多奇聞與佛法奧秘的《大唐西域記》中“馬頭山戒壇圖”鄭重交付于他,并語重心長地說道:“法福,此山佛光隱現,乃佛祖示下之地,你攜此圖入山,定要建成一座弘揚佛法的戒壇。”

法福禪師領命,次日便率一眾虔誠弟子,背負行囊,踏入那云霧繚繞的馬頭山修建戒壇。當他們選定壇址開建,掄起斧鑿的瞬間,山體突然劇烈震動,仿佛大地在歡呼,又似沉睡的巨獸被喚醒。眾人驚愕間,竟見地下緩緩浮現出天然的白玉石基,石紋流轉,宛如梵文經卷,散發著神秘而柔和的光芒。

在伐木之時,一只毛色如雪的神鹿,口中銜著翠綠的樹枝,悠然現身,在山林間輕盈跳躍,為眾人指引著合適的樹木。而在采石之處,羅漢的虛影頻繁閃現,時而合十,時而微笑,仿佛在默默助力。山民們聽聞此事,紛紛傳言,此乃佛祖親自選定的神圣道場,一時間,附近百姓皆對這片土地充滿敬畏與憧憬。

一·仙匠天工

戒壇的木構工程初現雛形,然而,尋找合適的梁柱良材卻成了法福禪師心頭的難題。這日,他在山林中踱步思索,愁眉不展。忽然,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樵夫,倚靠著一棵古老的松樹,目光溫和地看著他。老樵夫緩緩開口,聲音雖輕卻透著不容置疑:“若要尋那棟梁之材,雷擊棗木便是不二之選。此木靈性非凡,遇雨則檀香四溢,且蟲蟻不侵,實乃天賜良材?!?/p>

法福禪師心中大喜,趕忙按照老樵夫的指點,率弟子們在疊河畔尋得雷擊棗木。然而,如何將這沉重的木材運往工地,又成了新的難題。就在眾人愁眉不展之際,疊河上突然出現奇異景象,三只巨大的神龜,背負著古老的經文,緩緩浮出水面。龜甲上的裂痕,竟神奇地拼成了戒壇方位圖。眾人見狀,紛紛跪地叩拜。三只神龜背負著木材,按照戒壇方位圖,順利將木材運至指定地點。

立柱當日,天空湛藍如寶石,萬里無云。突然,十二位身姿曼妙的天女,身著五彩霓裳,自云端飄然而下,手中捧著金砂,輕輕拋灑。金砂落地,瞬間化作金制榫卯,將戒壇的梁柱緊緊相連。自此,戒壇晝夜泛著金光,光芒璀璨,百里之外皆清晰可見。

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時,邪惡勢力悄然覬覦。地藏王菩薩坐騎諦聽神獸感受到危機,顯形于戒壇一之上,以其粗壯的尾巴撐地,穩住整個戒壇。與此同時,西域邪惡的摩羅陀化身八臂羅剎,手持利刃,氣勢洶洶地攻入。他面目猙獰,眼中閃爍著貪婪與兇光,妄圖破壞這即將建成的神圣戒壇。

法福禪師毫不畏懼,他深知佛法無邊,為了守護戒壇,毅然燃指供佛。剎那間,《華嚴經》的銘文化作金色鎖鏈,光芒萬丈,向著摩羅陀呼嘯而去,將其緊緊束縛,護住了戒壇。

唐玄宗聽聞此事,大為感動,特賜法福禪師“護壇大德”金匾。當金匾高懸,佛光灌頂之時,五百羅漢的虛影現身于云中,神態各異,慈悲莊嚴。山城百姓紛紛跪地禮拜,皆見西方蓮花寶幢熠熠生輝,仿佛天國之景降臨人間。

二·黑蓮劫火

戒壇建造完成那日,但見戒壇上空,祥云繚繞,瑞氣升騰,梵音裊裊,鐘聲悠揚。菩薩親臨戒壇,端坐蓮臺之上,雙手合十,輕聲誦經。臺下,來自五湖四海的高僧們,身披袈裟,神情莊重。他們不遠萬里,歷經千山萬水,只為在這神圣之地受戒。菩薩輕輕一揮手,戒臺上金光四射,佛光普照。高僧們紛紛合十禮拜,心中滿是對佛法的虔誠與敬畏。菩薩發布佛旨:法均禪師建壇功不可沒,賜壽千年主持戒壇。

從此,戒壇的名聲傳遍天下,成為眾生心中神圣的圣地。其莊嚴神圣的氣息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

但是這份祥和并未持續太久。西域黑蓮教的妖僧摩羅陀,因上次失敗而懷恨在心,勾結尸王,趁夜黑風高之際,悄然來襲。

漆黑的夜幕下,天空突然降下酸雨,如腐蝕性的毒液,無情地侵蝕著戒壇的梁柱。戒壇瞬間被籠罩在一片毒霧之中,發出滋滋的聲響,仿佛在痛苦地呻吟。法福禪師臨危不亂,迅速率眾弟子誦起《楞嚴咒》。低沉而莊重的誦經聲,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空中盤旋回蕩。隨著晨鐘敲響,鐘聲的波蕩與誦經聲相互呼應,竟漸漸驅散了那令人窒息的毒霧。

然而,危機并未解除。大地突然劇烈顫抖,地龍翻身,戒壇的基座搖搖欲墜。就在眾人驚慌失措之時,戒壇邊的抱壇松仿佛感受到了危機,發出一聲震天動地的龍吟。只見其軀干如矯健的青龍,猛地擺動,緊緊撐住傾斜的戒壇基座。樹冠迅速幻化成龍鱗甲胄,堅硬而閃耀,枝葉也化作鋒利的青龍爪,深深穿透地脈,將即將傾塌的基座重新聚攏。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白龍松也感受到了同伴的召喚,萬條枝杈齊顫,白色的鱗片如雪花般紛紛飄落。一條白龍的虛影自松冠騰空而起,向著黑蓮教的妖霧猛撲而去。一時間,天空中龍吟陣陣,鱗甲相撞之聲震耳欲聾,方圓百里的松樹,松針盡數折斷。

妖僧摩羅陀見狀,心中雖有一絲畏懼,但仍不甘心失敗。他口中念念有詞,手中黑色蓮花法杖一揮,一股更為濃烈的妖霧噴涌而出,試圖將白龍虛影吞噬。

法福禪師見此情景,深知已到生死存亡之際。他再次燃指供佛,眼神堅定,毫無畏懼之色。華嚴經文浮空,化作一道道金色的鎖鏈,帶著強大的佛法力量,向著摩羅陀飛速襲去。摩羅陀驚恐萬分,試圖躲避,卻被鎖鏈緊緊纏住,最終被鎮壓于壇下。戒壇再次恢復了平靜。

三·倭刀佛血

元至正年間,沿海地區倭寇肆虐,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中一股倭寇聽聞了戒壇的神奇傳說,妄圖奪取其中的寶物,以增強自身的邪惡力量。他們勾結妖僧天海,趁著夜色,如鬼魅般悄然逼近戒壇。

天海,此人面容陰鷙,眼神中透著邪惡的光芒。他擅長召喚靈體,此次帶來了強大的“青坊主”和千眾骷髏兵。青坊主身形巨大,周身散發著黑色的霧氣,所到之處,空氣仿佛都被污染,散發出陣陣腐臭。戒壇瞬間被黑暗籠罩,負責守護戒壇的高僧慧明深知事態嚴重,他毫不猶豫地以自身鮮血書寫《心經》。鮮血在紙上流淌,仿佛帶著無盡的佛力,隨著經文的寫成,一道光芒沖天而起,暫時封住了那令人作嘔的妖霧。

與此同時,少林武僧聽聞戒壇有難,迅速趕來支援。他們手持長棍,排成“緊那羅王棍陣”,如銅墻鐵壁般擋在了倭寇和骷髏兵的前面。武僧們身姿矯健,棍法凌厲,每一次長棍掄出,都帶著強大的力量,將倭寇的刀槍紛紛擊飛。永信法師更是施展“一葦渡江”的絕技,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瞬間直逼骷髏兵的玄陣。他手中禪杖揮舞,骷髏兵紛紛倒地,慘叫連連。

然而,就在局勢稍有好轉之時,危機再次降臨。妖僧天海見勢不妙,施展邪術,企圖打開馬頭山地宮,釋放出更強大的邪惡力量。地宮緩緩開啟,一股陰臭的氣息撲面而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法福禪師手持的錫杖突然化作流星,從手中飛出,帶著耀眼的光芒,關閉了地宮,焚毀了倭寇和青坊主的營地?;鹧嫘苄苋紵?,照亮了整個夜空。

抱壇松感受到了戰斗的激烈,其青龍本體再次沖天而起。龍尾如同一根巨大的鞭子,猛地掃向天海軍營。青龍龍目怒睜,噴出青色的火焰,火焰如洶涌的波濤,迅速蔓延,點燃了天海軍營的糧草。一時間,天海軍營濃煙滾滾,哭喊聲一片。白龍松也不甘示弱,引動九霄龍氣,白龍虛影盤旋在戒壇周圍。龍須如鋼鞭般抽打,將倭寇的倭刀紛紛抽碎。龍須凝成冰棱,如利箭般刺穿了天海的鐵甲。兩龍合力,青白龍影交織成太極圖,將倭寇的陣型盡數絞碎。戰場上,松濤如雷,敵尸堆積如山。倭寇的陰謀徹底粉碎。

四·龍脈重光

戰后的戒壇,雖滿目瘡痍,但卻有著一股堅韌的力量在悄然復蘇。抱壇松與白龍松在戰斗中脫落的龍鱗殘片,緩緩融入戒臺地下,與大地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奇異的“龍鱗玄武巖”。這“龍鱗玄武巖”仿佛有著生命一般,靜靜地守護著地脈,使其不再受到外界邪惡力量的侵擾。

法福禪師看到,不遠處在之前的戰亂中不幸被毀的招仙臺,它旁邊的千年古松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這些古松的根系盤虬,如同虬龍般深入地下,枝葉繁茂,宛如華蓋,與戒壇的古柏相互輝映,形成了一幅獨特而壯觀的景象。

在焦土之上,一朵血蓮悄然復生。這血蓮花瓣脈絡清晰,竟形似《法華經》的經文,散發著神秘而圣潔的光芒。神龍護法清泉也隨之涌出,泉水清澈甘甜,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生機。五爪金龍的虛影盤繞在戒壇之上,每當有敵襲的跡象,便會騰空長吟,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令敵人聞風喪膽。

明正統年間,戒壇重修竣工,明英宗賜匾“天下第一壇”。而當年玄奘法師埋藏的梵文貝葉經,也在此時現世。貝葉經上散發著金色的光罩,如同一個巨大的保護傘,護佑著戒壇。

五·松靈永駐

戒壇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已成為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來此受戒的高僧們發現戒壇三奇:每逢暴雨沖刷過后,地面便會滲出檀香血淚,那濃郁的檀香味,仿佛在訴說著戒壇的滄桑歷史;每當有高僧圓寂之時,石縫間便會生出七株靈芝,靈芝形態各異,散發著祥瑞之光;在子夜時分,繞壇三匝,便能隱隱聽到玄奘法師譯經的聲音,那聲音仿佛穿越時空,在耳邊回蕩,令人心生敬畏。

抱壇松與白龍松的龍鱗,年復一年地融入地脈,形成了更為堅固的“龍脈玄武巖”,如同一條沉睡的巨龍,靜靜地守護著地脈。每逢風雨欲來,天空中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之時,二龍便會顯形巡山。松枝搖曳,發出的聲響似龍吟陣陣,松針墜地,其聲如龍鱗相擊,清脆悅耳。這奇妙的景象,成為了僧人們心中的守護神,也讓戒臺的神秘色彩愈發濃厚。

清末的一位親王因種種緣由,隱居于戒壇邊的寺內長達十年之久。在這十年間,他深深被戒壇的壯美與神秘傳說所吸引,寫下了《戒壇覽勝》一詩:“山水千萬遠,仙游實壯哉。云霞成伴侶,天地劃爭迥。竹影拂棋局,松枝擱酒杯。講經春殿裹,明月在高壇。”詩中“松枝擱酒杯”的典故,正是源于抱壇松與白龍松化龍護壇的傳說。此詩流傳開來,讓更多人對戒垃的神奇充滿了向往。

尾聲·永恒戒壇

時至今日,當人們登臨戒壇,仍能感受到它的莊嚴與神秘。九棵古松的枝干虬結,如同巨龍騰飛,仿佛在訴說著戒臺千年滄桑。而抱壇松與白龍松依然以龍形守護著“天下第一壇”,它們如同忠誠的衛士,歷經歲月的風風雨雨,從未改變。

戒壇,這座承載著無數傳奇與神秘的佛門圣地,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探尋它的奧秘,感受佛法的博大精深。

更新時間:2025-04-11 06:20:16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