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布衣專員 多哉 122573 字 2025-04-09 15:45:5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秋收來臨之前,家吉給每個生產隊買了一臺脫粒機,因為他知道這種晚稻用常規打場很難打下來,這種稻谷的綽號就叫 氣死雞。 連雞也啄不下來。秋收之前,縣農業局又引進了一批高產的叫甘蘭型的油菜種子,要提前育好苗,然后移栽。這些家吉早就安排好了,各生產隊都育好了苗。晚稻收割完畢后一小隊除留足夠的早稻秧田和放棉花桿的田外,取消了種草籽的老規矩,全部翻耕后種上小麥和油菜,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肥源,其它小隊就不能這樣做了。棉桿拔掉后集中豎立在一個地方,便于晚桃繼續摘棉花。

今年一小隊人平分了一百五十斤紅薯,人口多的人家堆了半個房間,有的收藏,有的切片曬干好收藏,養了豬的人家做成紅薯粉,渣渣喂豬,家吉家今年喂了一頭豬,已二百多斤了,他家有九百斤紅薯,送了一擔到舅舅家。留三百斤吃,其余也做成紅薯粉,渣渣喂豬。

舅舅家的情況已大有好轉,自從工作組進村后,大大遏制了房頭宗派思想,把多吃多占多拿的隊長和會計撤掉了,差點要抓他們,把他們嚇得半死,把多占多拿的全部退了出來。通過教育,社員的覺悟大大提高了,民選舅舅當了隊長,民選另一人當會計。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帶頭干,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干,群眾的積極性上來了,于是生產上來了,產量提高了,社員吃飽了,勁頭更足了。從惡性循環轉變成良性循環,這完全是社教的成果。舅舅打算學外甥,在晚稻收割后大面積種油菜,讓社員明年有更多的油吃。

家吉結合舅舅家那個大隊的前后及自家大隊的前后想了一下,不由大吃一驚,要不是社教運動把象欒端清這樣的干部清除出去,社員們永遠沒有好日子過,農村會行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會導致集體經濟垮臺,老百姓又要回到打長工做短工的時代。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凡是群眾吃不飽穿不暖的地方絕對是干部問題,不是干部官僚主義,利己主義是就是干部平庸無能。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家吉主張從河里修一條路直通三條崗上,再沿崗上的渠道邊修一條貫穿全崗,便于平板車作業,支部和工作組都支持他的建議,在冬播期間就把這條路貫通了,從此以后可以用平板車直接到沙河拉河泥上崗,效率起馬提高了五倍。大隊為每個生產隊配置了八部平板車,除了修水利外,處處都能派上用場,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各小隊在棉桿拔掉后,立即鋪撒堆肥,一小隊又改造了五十多畝崗地,去年改造的崗地已明顯體現出效果來了,現在有平板車,他們打算把剩下的地明年一次改造完畢。

晚稻脫粒完畢,曬干歸倉。全大隊的晚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產,第一次超過了早稻總產,四十六萬一千四百八十斤。

縫紉社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百貨商店同意為他們代賣服裝,縫紉社要展開拳腳大干一場,他們進布是整疋的進,又新收了五個徒弟,家吉一下為他們購買了六臺縫紉機。房子不夠用,就在旁邊專門蓋了一棟又大又氣派的房子給建筑隊,老房子全部給縫紉社。家吉又找人疏通,從城里給縫紉社和建筑隊兩棟房子通了電,里面電燈明亮亮,便于晚上趕活,同時用上了電熨斗,成品衣更加平滑耐看,賣相極好。

由于業務多,田其山,田毓庭幾位主要負責人和會計,出納,采購等人都吃住在建筑隊,大隊每月供給他們五斤油,縫紉社也是五斤,漁業隊三斤,這也算是額外補助。

冬播節朿,水利任務下達了,基本是全部勞力的一半。首先上去的是帶隊干部和會計三個伙夫,拉著大鐵鍋,飯屜子,飯缽子先去號房子,搭廚房,打灶。接著就是拉煤拉大米。然后大批民工上工地。盡管每天還是兩不見天的干著,因為有了平板車,民工們再不必肩挑背扛,輕松多了,工地的進度也快多了。

家吉與順清家華商量,想把塆后的那條黃土崗開發出來,全部種上杉樹,但是要二十年后才會產生經濟效益,以后就永遠有效益了,召開群眾大會,大家一致同意種上杉木,造福子孫后代。說干就干,在家男勞力全體出動,首先是把那些灌木叢連根挖起,把雜草清除干凈。家吉特地去林業局請來專家看地形和土質,專家認為適合種杉木。建議二米遠一個坑,坑中填半坑河泥,便于幼苗扎根存活。共挖了二萬五千個坑。本縣沒有那么多杉木苗,林業局專門與鄰縣林業局聯系,終于找齊了二萬五千株杉樹苗,那時的樹苗錢都是國出錢,外縣林業局用汽車把苗送來,家華帶人用平板車拉回樹苗,一小隊男女老幼齊上陣,在林業局專家的指導下開始栽種,培土,施水。經過二十多天的奮斗,終于栽種完畢,專家詳細的交待了今后對樹苗的管理辦法,并且囑咐不要把草全部鏟光,便于保濕。家華對專家的囑咐一一牢記在心。由于沒下雨,十天后又對樹苗施了一次水。

家華也是個會當家的人,在紅薯挖完后立即整地種上白蘿卜,因為這種蘿卜的生長期只有二個月,剛好過年前收獲,不影響明年種黃豆。河地和沙地就成了一年三熟。

一年一度冬季發放救濟物資的時候到了,家吉帶著婦女主任,貧協主席,會計,下到各隊的各家各戶。首先是查看五保戶是否有棉衣棉被,是否有米有油有鹽,沒有的當場登記,然后走訪家大口擴的,全大隊二百三十六戶,他們一家不漏的家家跑到了,首先看床上的被子能不扛寒,其次看缸里有沒有糧,整整跑了兩天時間。其中六小隊的田興才家,他差點掉淚。本來夫妻二人四個孩子上面還有兩個老人幫襯著,日子并不難過。去年夏天田興才去自留地里摘黃瓜,不幸被毒蛇咬傷,自己在家用土法治,結果差點丟了性命,送去醫院搶救,命是救活了,可是因為毒素損傷了右腿神經,造成了右腿完全癱瘓,喪失了勞動力。兩個老人快六十歲,大孩子只有十二歲,最小的只有四歲,一家八口喪失了主勞力,可想日子是怎么過。天天還要靠藥物維持,否則疼痛難忍,治病的藥費又不能報銷,他家也找了欒端清,欒端清道:“你們家是因私負傷,大隊不會管,醫藥費也不能報銷。”田興才與隊長有點小過節,所以隊長也不幫他也不踩他,今年分的自留棉他家全部賣了買藥喝,到了冬天兩個大孩子沒有棉褲,兩個老人的棉衣都破得不成樣子,被子是又薄又破,唯一的一床好被子要給田興才蓋,他一受凍疼得更加厲害,兩個大孩子的床上也是破破爛爛,兩個小點的一個跟爹媽睡,一個跟祖父祖母睡。特別是糧食不夠吃,孩子們吃長飯,家里沒有多少勞動糧,所以長期吃不飽,孩子們個個骨瘦如柴。左鄰右舍也幫他們家,你家一升他家一升,但畢竟是杯水車薪。田靜看得直掉眼淚。興才的媳婦姓胡,明明只有三十四歲,可看上去足足四十歲。家吉對她道:“大嫂,你家的困難大隊會馬上解決的?!焙笊┝髦鴾I道:“謝謝你們吶,我給你們磕頭了。”說著就要跪下,被田靜一把攔住道:“大嫂,你家的困難會解決的,放心吧?!背颂锱d才家外還有兩戶有九個孩子的家庭缺棉被,一戶八個孩子的家庭老人缺棉衣棉褲,兩戶五保戶缺棉衣。家吉作了一個詳細的人口統計。全大隊二百三十六戶,其中;

五保戶,七人。

單身漢,六人。

九個孩子的家庭,四戶,四十五人。

八個孩子的家庭,七戶,七十二人。

七個孩子的家庭,十二戶,一百一十一人。

六個孩子的家庭。二十戶,一百六十二人。

五個孩子的家庭,九十八戶,六百九十六人。

四個孩子的家庭,七十六戶,四百八十八人。

三個孩子的家庭,八戶,五十六人。

上述人數包含有些戶有老人,有三世同堂的,也有四世同堂的。

調查回來后立即向書記主任匯報,請書記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書記道:“這種事情沒有必要開會,你和婦聯貧協定了就算了,至于說對興才家的后期救助你拿出方案來,我們共同解決。家吉立即去辦理,由婦聯和貧協首先把應急的棉被棉衣送到戶,他寫了一張條子,叫田靜帶給興才家,叫胡大嫂馬上來領一百斤救濟糧。興才家收到兩套棉衣和兩床棉被和救濟糧條子,全家人都哭了。

田家吉特地跑到縣醫院找最有名的陳大夫反映田興才的情況。陳大夫道:“如果現在還痛說明還有救,廣州有家醫院能治好這種病,只是可能要花差不多兩千元。宜早不宣遲越早越好治?!奔壹獑柮髁诉@家醫院的具體地址,謝了陳大夫,走出醫院。他思考著。二千多元,這是個天文數字,以往大隊確確實實拿不出來,今年當然沒有問題。他立即找書記匯報此事,請書記支持,書記道:“二千多塊錢救一條人命我為何不支持,馬上召開大隊干部會議,專門討論此事?!奔壹⒓唇腥巳ネㄖ灰粫康烬R,一致同意救人,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馬上就行動,大隊派出納田應堂帶錢去,生產隊派一個年輕力壯的負責背興才上車下車,他愛人胡大嫂去招呼病人。當天家吉就親自去通知興才家作好準備,明天出發,不管多少錢,大隊全部承擔,興才聽了感動得泣不成聲。家吉又去找隊長,叫他派一個力氣大的專門負責背田興才。第二天早上在大隊集中,田應堂為了安全起見,將錢分散到每一個人貼身藏好,那時出門不僅要帶錢,還要帶全國流通糧票。一行四人乘班車去省城,坐上當晚的火車去了廣州,時間是冬月二十六。

安排完這件事,家吉覺得心里特別舒暢。去漁業隊看了一下,大家正在織網,是那種網眼很大的網。家吉道:“怎么這么大的網眼呀?”田宏林老師傅道,只網三斤以上的魚,三斤以下的一律不網,明年全部達到了三斤以上。家吉發現堰里的水漲起來了,魚也不喂了,他問老師傅是什么原因,田宏林道:“水深是為了更好的保溫,魚到了冬季就很少進食,它一般處于靜止狀態,體力消耗也小,你喂的東西它不吃,沉到水底浪費了,現在把每個月二千斤麩皮存起來,明年春天大量投喂?!奔壹溃骸罢媸切行卸加袑W問呀?!奔壹秩ソㄖ?,只有會計一個在家。家吉問:“老隊長呢?”會計道:“他到農業局宿舍工地去了,人家催著過年要搬家?,F在三個工地,年前有兩個要完工,兩個老師傅忙得腳不沾地?!彼麑嫷溃骸澳銈円欢ㄒ疹櫤脙蓚€老師傅的生活呀,不能讓他們太累了,兩個老師傅每天要吃一個雞蛋,這個市場上有賣的。又不要計劃,你去買回來就是。”會計連忙答應去辦。他又來到縫紉社,因快過年了,送來做衣服的布料堆成小山,她們在日夜趕活,幸虧有電燈,大大方便了晚上加班。這時,田宏奎社長吞吞吐吐的想說什,可是又覺得不好開口。家吉看出來了,忙道:“有什么要求你盡管說,我能解決一定馬上解決。”田宏奎道:“我們每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點多,收工后肚子餓得睡不著覺。能不能補點面條我們晚上夜宵。”家吉道:“有多少人?”田宏奎道:“晚上加班共有十六人。”家吉道:“從今天晚上起,每晚補你們五斤面條,平均三兩多一點,夠吧?!碧锖昕溃骸皦蛄?,夠了,謝謝主任。你寫個條子,我現在派人去拿?!奔壹脕砑埞P寫道:“制面組,從今天起,每天供應縫紉社面條五斤,到臘月二十九日止?!碧锖昕⒓磁扇巳ツ妹?。

家吉去到農業局工地,只見工人正在進行內外墻粉刷,門窗都在做油漆。最后的工序兩個老師傅很重視,絕對要保證質量,馬虎不得。家吉特地囑咐兩位老師傅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太累了,兩位老師傅很受感動,以前的干部從來沒有哪個這樣關心他們。臘月十二下午大隊干部正在開會,田應堂四人回來了,只見田興才能跑能走,夫妻二人走到會議室門口,雙雙跪下道:“感謝共產黨,感謝大隊領導救了我全家的命。”建清,家吉,田靜等人急忙扶起二人,祝賀田興才康復如初。家吉道:“大哥大嫂,你們趕快回去,老人小孩在盼著你們呢。”夫妻二人這才同來的人一起回家。

更新時間:2025-04-09 15:45:50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