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鶴出生一年以后,也就是寶元元年,元昊正式于興慶府登基稱帝,國號定為大夏國。
并于次年正月,遣使來給趙禎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關系及其功勞,說明其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趙禎雖然以仁慈著稱,可對于這種蹬鼻子上臉的行為,肯定也是不能答應的,立馬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
自此大宋與西夏就進入到了戰爭狀態,只不過大宋兵備松懈已久,面對野心勃勃的元昊,接連大敗。
從康定元年到慶歷二年,整整三年時間,宋軍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大戰役中全部敗北,損失了數萬兵馬,十幾員戰將。
當然,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雖然是三戰三捷,可畢竟國小民弱。
大宋在開戰之初,就停止了對西夏大宗銀、絹、錢的“歲賜”;關閉了邊境榷場,禁止西夏所產青白鹽入境,使西夏境內的糧食、絹帛、布匹、茶葉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價昂貴,民怨沸騰。
再加上西夏與遼國關系惡化,做為大宋、遼國、西夏這三方中,最弱的一方,元昊只得主動向宋朝試探求和。
趙禎對于大宋幾次慘敗也是心有余悸,不想再打這種仗了,也就同意了下來。
可接下來,趙禎也有意借這個暫時的和平時機,重新在西北編練兵馬,主要元昊的可信度實在存疑。
在這種情況下,之前就長期在西北駐守過的老侯爺就被想了起來,被趙禎給召回了汴京。
老侯爺在接到詔命的同時,也接到了顧偃開派人送來的密信,信中大致介紹清楚了趙禎的態度。
考慮到在去汴京之后,很有可能就會再去西北領兵,一兩年內都不會回來。
老侯爺就面臨一種選擇,是把顧鶴和蕓娘帶去汴京,還是繼續留在襄陽。
站在庭院之中,老侯爺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思緒萬千,最后下了決定,直接把人帶到汴京去。
襄陽雖然安穩,可那是因為他在,他可還沒有忘記,之前四房所做的事情。
把幼子和心思單純的正妻留下,他心中終究是放心不下。
決定既定,老侯爺便開始忙碌起來,一家人都要走,那這一路上要帶的東西可不少,都得提前整理好。
另外他還需要詢問一下王大儒的意見,這一年多的相處,他對王大儒的教學本事是贊不絕口的,而且又跟顧鶴相處的很好。
老侯爺自然希望王大儒能跟著一起去汴京,繼續教導顧鶴。
可是,他也知道,王大儒當初來襄陽教書時就說好了,只想在這里待著養老。
不過老侯爺也沒有空手過去,而是直接帶了兩箱寶貝,一箱是金銀,一箱則是字畫。
看著老侯爺這么鄭重,王大儒就有些驚訝:“侯爺,您這是……”
老侯爺嘆了口氣,將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王大儒。
他說起了趙禎的詔命,說起了西北的局勢,說起了顧鶴和蕓娘的未來。
介紹完情況后,才一臉惆悵的說道:“本侯知先生不愿離開襄陽,也不愿強求,只是這一去不知多少年,鶴兒恐與先生師徒緣盡?!?/p>
說到這里,老侯爺故意頓了頓,目光緊緊盯著王大儒,見他神色有所動容,就知道這事情有譜。
接著說道:“這些東西都是本侯的小小謝禮,感謝先生這些年悉心教導鶴兒。
先生的大恩大德,本侯沒齒難忘,就是不知道等到了汴京,鶴兒再遇到如先生這般的良師。”
說完還不忘再長嘆一口氣,一副極為苦惱的樣子。
王大儒也有些猶豫,對于這兩箱寶貝,他倒是不太在意,到他這個年紀,對于這種身外之物,并不看重。
可是名師高徒,好弟子可是相當難遇到的,顧鶴在王大儒心中,就是那種百年難遇的。
因此再沉默片刻,終于開口說道:“侯爺,您的心意我明白了,小侯爺確實是個好孩子,我也舍不得他,只是我年事已高,怕拖了你們的后腿。”
老侯爺一聽,心中大喜,知道王大儒已經心動了。
他連忙說道:“先生何出此言?您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正是寶刀未老之時。
何況,有您在鶴兒身邊,本侯也放心許多。請您務必答應本侯,一起前往汴京吧!”
就這么一推二就,再加上后面老侯爺還把顧鶴給喊了過來,現場表演了一番師生情重,王大儒也就順勢答應了下來。
在路線選擇上,這上有老下有小的,還有一堆家當,走陸路雖然快,可也走的辛苦。
所以老侯爺就選擇了一條水路聯運的路線,從襄陽出發,沿著漢水蜿蜒前行,溯唐白河北上至賒旗店,再轉陸路至方城,再換沙河漕船,經沙河入蔡河,直抵汴京。
當然,這是顧鶴一家的行程安排,其他先遣前往汴京的仆人,還是選擇走陸路快馬加鞭地出發。
這次出行的隊伍浩浩蕩蕩,老侯爺幾乎把府里用得順手的下人,全都一股腦兒地帶上了。
反正侯府在汴京也有宅邸,雖比不上襄陽這座府邸的宏偉,但比起盛家的宅子,那可是要大上好幾倍,足以容納這一大家子人。
只不過那宅子一直空著,這些年都沒怎么打理,得先派人前去整飭一番。
同時,老侯爺也沒忘了通知平寧,讓她也派人幫著一起。
在正式出發之前,老侯爺還特意親自拜訪了轉運使李絢,以及顧氏宗族中的幾位長輩,交待了一些事情。
從襄陽出發的那天,晨光微露,江面泛起一層薄霧,如同輕紗般籠罩著漢水。
船只在這朦朧的晨光中緩緩啟動,隨著水波的輕輕蕩漾,船身也微微搖曳,仿佛是在與這寧靜的江面共舞。
這還是顧鶴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出遠門,也是第一次坐船。
以往顧鶴最多就是在襄陽城里面逛逛,還要帶上一堆小廝,哪里能見過這樣的風景。
船只沿著漢水蜿蜒前行,兩岸的風景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時而綠樹成蔭,遮天蔽日;時而村舍儼然,炊煙裊裊。
等船只轉到唐白河上,水路逐漸變得狹窄起來,但景色卻愈發秀麗迷人。
船只穿梭在青山綠水之間,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山水畫中,每一處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只是景色再好,看的多了,也就那么回事,顧鶴的注意力就重新轉回到了船上。
這現在坐的行船并不大,還不如當時穿越前,看著劇中明蘭遇難時畫的宋代行船。
不過聽老侯爺說,等換到最后一段路程的漕船時,那船只會比現在的要大上一倍不止,而且乘坐起來也會更加舒適愜意。
更新時間:2025-04-08 0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