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的襄陽侯府,在表面的平靜之下,清理了不少的骯臟出去。
顧鶴都不知道,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多少人為了自己而喪命。
不過也正因為此,他才能心安理得好吃懶做,醒了吃,吃了睡,無憂無慮。
這中間又過了一個百日宴,侯府內依舊是賓朋滿座,熱鬧非凡。
而且或許是因為顧鶴日漸茁壯,這次他被抱出來見客的時間也格外長。
顧鶴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繁華的世界,好生看了一場熱鬧。
望著這熙熙攘攘、富麗堂皇的景象,不禁讓人感嘆:強漢、盛唐、富宋,這“富”字用在當今,真是貼切至極。
只見侯府內燈火輝煌,金碧輝煌的大廳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綢緞和彩帶,宛如一片絢爛的云霞。
桌上擺滿了珍饈美味,香氣四溢,很多東西都是顧鶴前世見都沒見過的。
甚至侯府的富庶,還不僅僅體現在這些表面的繁華上。
就在侯府的倉庫里,還堆滿了金銀財寶、糧食布匹,應有盡有。
侯府的田產、店鋪,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日進斗金。
當然,做為世鎮襄陽的存在,侯府也不是只進不出的貔貅,日常接濟窮苦百姓,修橋鋪路的事,也是侯府經常做的。
平寧郡主是在滿月宴后,才離開的侯府,返回了汴京城。
臨走前,還給蕓娘這個如今的侯府大娘子,留了幾個老成的嬤嬤,幫著管理。
可即使如此,在顧鶴的眼里,自己親娘在管理侯府的問題,依舊是漏洞百出。
也就是老侯爺剛剛才狠下死手,震懾住了人心,否則指不定要出什么亂子的。
此外顧鶴也重新認識了幾個親戚,原先蕓娘只是侯府妾室,她的家人自然算不得是侯府的親戚。
因此除了逢年過節會上門外,其余時間基本都不過來。
可如今蕓娘已經扶正,并且有了誥命,那這就變成正頭親戚,也可以進行往來了。
這其中,便有一位與老侯爺年歲相仿的外公,一位二十出頭、看上去憨厚老實的大舅。
兩人的氣質就像是很正常的種田郎,可偏偏跟這位大舅,一起過來的舅媽,眉宇間卻流露出了淡淡的書卷氣。
顧鶴望著外公與舅舅的面容,心中暗自嘀咕,自己那早逝的外婆,樣貌一定不會差,否則怎么生出自己親娘這般花容月貌的。
再者,這舅媽和舅舅的搭配也很奇怪,一個舉止文雅,似曾飽讀詩書的女子,怎會嫁入這尋常人家?
后來,顧鶴方才知曉其中緣由,舅媽確系出自一戶伍姓秀才之家,家境雖非大富大貴,卻也能在鄉里自給自足,日子過得也算舒坦。
怎料天有不測風云,舅媽之父,那位秀才老爺突患重病,為治病家中錢財散盡,一時陷入困境。
恰逢那時,蕓娘入侯府為妾,侯府給了幾畝良田與二十兩銀子。
外公就拿這二十兩銀子,給他們家解決了燃眉之急,最后這舅媽知恩圖報,就嫁了過來。
這次誥命下來,老侯爺便派人去把他們給接進了府,當時蕓娘心里不知道多高興。
老侯爺等著蕓娘跟他們寒暄完,便說道:“這次進城,你們就別回去了,我讓人在城里給你們置了些房產、鋪子。”
在錢財上,老侯爺還是很大方的,也并未因舅媽一家出身平民而有所輕慢,尤其是人家女兒,剛立了大功。
然而,外公與舅舅卻顯得有些局促不安。
以往登門的時候,就連侯府里面的管家,對他們的態度都是高高在上,就更別提見到老侯爺了。
此刻面對老侯爺的盛情,他們兩個悶葫蘆似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還是舅媽張口回道:“我們在鄉里生活也習慣了,進城了怕是反倒不適應,多謝侯爺的好心,我們心領了?!?/p>
老侯爺聽了舅媽的話,微微一怔,隨即笑容更甚,不貪戀侯府權勢,是好事。
他在請呂家人前來之前,就已經派人去調查過了情況。
隨即繼續勸說道:“侯府之中事情繁多,難免有些勾心斗角,蕓娘性情純良,而我也有諸多公務要忙,恐她難以應對。
我請諸位進城,也是希望嫂嫂到時能時常入府,幫襯一下蕓娘。
而且城中繁華,諸事方便,我顧家在城中也有族學,日后兄長與嫂嫂誕下子侄來,盡可放進來讀書練武,也算是一條出路?!?/p>
聽到這話,舅媽便不由態度松動了,她是不想攀附權貴,攪到這一堆麻煩事中。
可事關到后代的事情,那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看著幾人猶豫,老侯爺也沒有再強行要求,只找了個借口離開,把空間讓給了一家人商量。
顧家人會想辦法搶侯府爵位,但外姓人可沒這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在古代,舅舅一般都是托孤的重要一員。
甚至可以說,呂家的一身富貴,還得記在顧鶴身上,他們也會是最希望顧鶴平平安安,順利襲爵的人。
等老侯爺走后,舅媽又跟蕓娘問了很多,最終一家人還是決定留下來。
時光荏苒,顧鶴很快便在侯府中快樂的度過了一年,滿月、百日都過了,周歲宴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而且在周歲宴上,還有一個很傳統的儀式,名為試晬,也就是后來俗稱的抓周,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只不過這回顧偃開就沒有來,因為他的第二任正妻與腹中胎兒在難產的時候死了,自然沒有心情跑這來湊熱鬧。
老侯爺在床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
另外因為是武將之家,各種特制沒開封的兵器也是少不了的。
顧鶴被老侯爺擺在中間,然后便是一臉期待的看著,看顧鶴會抓什么。
如果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后,必承天恩祖德,官運亨通;
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后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
如先抓算盤,則謂長大善于理財,必成陶朱事業。
……
當然這個如果,是基于那確實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可問題顧鶴是一個擁有著成熟思維的孩子。
所以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顧鶴一手抓印章,一手抓文具,然后剩下的兩只腳,還不忘一邊勾算盤,一邊勾了把劍。
主打就是要文、要武,還要錢,啥都想要。
這可是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給搞愣住了,老侯爺還以為只是孩子習性,只得又把顧鶴抱起,重新來過。
結果試了幾次都是這樣,顧鶴每回都是完美找準這四樣東西,其他什么都不要。
更新時間:2025-04-08 0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