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夜幕再次降臨,將白日的喧囂與試探都隔絕在外。

我回到了倉曹那間熟悉的值房,這里已成為我思維激蕩、推演未來的秘密據點。

昏黃的油燈下,那方簡陋的沙盤被我重新清理平整,等待著承載我對潁水秘密的探索。

這幾日從故紙堆和岸邊問詢中收集到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線將它們串聯起來。

官方記錄的枯燥文字、老漁樵們模糊的記憶碎片、我自己實地觀察到的河岸形態、水流痕跡……所有這一切,都將成為我構建水文模型的素材。

我知道,以我目前的知識和條件,不可能建立起后世那種精確的數學模型。但我可以借鑒其思路,用一種更直觀、更符合這個時代認知的方式,來模擬和推演。

首先,是還原當年的河道狀況。我取出摹寫下來的那幅熹平年間的《潁川郡境輿圖》,雖然簡陋,但大致標示了“月牙灣”和“鬼愁灣”的位置。

我又拿出自己這幾日實地勘察后繪制的草圖,上面標注了當前的河岸線、水流方向以及我觀察到的一些特殊地貌,如淺灘、深潭、回水灣等。

結合老漁夫關于光和二年大水導致“月牙灣”淤積廢棄的描述,我在沙盤上,小心翼翼地用細樹枝,勾勒出一條介于舊地圖和當前河道之間的、推測性的光和三四年的河岸線。

尤其是在“月牙灣”附近,我特意將其畫得更寬、更淺,表示泥沙淤積;而在“鬼愁灣”附近,則保持了其狹窄、彎曲的特征。

接下來,是估算水流特性。這是最難的一步。我沒有精確的測量工具,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和邏輯推斷。

流速估算: 我回想著老漁夫描述的光和二年洪峰水位(“快淹到老槐樹第二根大杈”),結合普通年份的水位記錄,大致推斷出當年沉銀案發生時(可能也是一個豐水期,否則大船難行),潁水的水流量遠超平時。

在狹窄、彎曲的“鬼愁灣”河段,水流速度必然極快,沖擊力巨大。而在相對開闊、或者彎道內側的區域,流速則會相應減緩。

沖刷與淤積: 水流湍急處,河床易被沖刷,不易形成穩定沉積;水流減緩處,攜帶的泥沙和重物則更容易沉降。

我在沙盤上,用不同深淺的劃痕,大致標示出不同區域的沖刷和淤積可能性。

“鬼愁灣”的出口、下游不遠處的彎道內側、以及任何可能存在天然障礙物(如暗礁、垮塌的舊堤壩根基)的區域,都被我重點標記出來。

然后,是引入關鍵變量——“鬼愁灣”的特殊水文。《潁川雜記》和老漁夫都提到了“鬼愁灣”的兇險,特別是那“吃人的水鬼”(渦流)。

渦流的存在,會極大地改變水流的局部形態和力量。它可能將卷入其中的物體(如碎裂的船只和沉重的銀箱)向下吸引,并因離心力的作用,將其甩向渦流外圍水流相對平緩的區域。

我在沙盤上,“鬼愁灣”的位置畫上了一個旋轉的標記,并在其下游不遠處,根據水流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雖然我只是憑直覺和粗淺理解),劃定了一個最可能的“拋射”和沉降區域——

那是一片緊鄰主河道、水流相對回旋、且根據舊地圖推測可能存在一片水下洼地(深潭)的地方。

最后,排除與聚焦。我將所有信息整合到沙盤上,開始進行排除。水流過于湍急的主河道中心,可能性小,重物難以穩定停留。

距離“鬼愁灣”過遠的下游區域,可能性也小,沉重的銀箱不可能被沖出那么遠。“月牙灣”雖然淤積,但位于“鬼愁灣”上游,與沉船地點關聯不大。

通過反復的推演、比對和排除,原本漫長可疑的河段,被我一步步縮小。

最終,我的手指,落在了沙盤上三個可能性最高的區域:

“鬼愁灣”渦流正下方的深潭: 如果渦流足夠強大且穩定,重物可能直接沉入潭底。

“鬼愁灣”下游約半里處,河道彎曲內側的一片回水灣: 這里水流減緩,且可能有舊堤根阻攔,是理想的沉降點。

緊鄰上述回水灣,靠近岸邊的一片蘆葦蕩深處的水下洼地: 這里更為隱蔽,水流更緩,且蘆葦可以掩蓋痕跡。

老漁夫提到的“外鄉人”活動區域,似乎也指向這一帶。其中,第三個區域的可能性,在我看來是最大的。

它既符合水文動力學的推測,又能解釋為何官府大規模打撈無果(蘆葦蕩是天然屏障),還能與“外鄉人”的線索聯系起來。

我凝視著沙盤上那被重點標記出的三個區域,心中既有撥云見日的興奮,也有一絲凝重。

范圍雖然縮小了,但要最終確認,依然需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實地驗證。這沙盤上的推演,終究只是紙上談兵。真正的考驗,將在那冰冷而充滿未知的潁水之中。

油燈的火苗輕輕搖曳,將我的影子投在墻壁上,仿佛一個孤獨的探路者,正凝視著前方迷霧重重的道路。但我的內心,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因為我知道,我離那個秘密,又近了一大步。

更新時間:2025-04-07 15:54:58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