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劉徹來到了椒房殿。
“聽聞阿嬌姐姐竟將一個騎奴放入了軍營,何時阿嬌姐姐也懂得管理這些軍務了?”
陳阿嬌坦然答道:“此人陛下也知曉,乃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臣妾見他亦是習武之人,便尋思著讓他也能多一條生路?!?/p>
劉徹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阿嬌姐姐當真是心地善良之人?!?/p>
陳阿嬌嫣然一笑,“衛青若能立下赫赫戰功,那便說明他亦是個人才,陛下理應欣喜才是?!?/p>
“是啊,朕確實應當欣喜,皇后如此賢淑,為朕排憂解難,朕感激涕零,唯有盼皇后早日誕下龍兒,方可略表朕對皇后的感恩之情?!?/p>
劉徹咬牙切齒,似笑非笑地凝視著陳阿嬌,下一刻便如餓虎撲食般抱起她,徑直朝內室走去……
.
第二天,劉徹下旨召見了衛青,他必須要仔細看看這個衛青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讓陳阿嬌如此上心。
哪怕心存偏見,劉徹也承認衛青確實是一個有家國抱負的人才,雖然對于一些政務的見解有些稚嫩,但是對于一個從未接受過培養的人來說已經是一種天賦了。
劉徹一直都記得陳阿嬌是見到衛青的臉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面露失態之色的,雖然當時的風言風語被平陽公主以強勁手段鎮壓才沒有傳出去,可在劉徹心里依舊是一根刺。
這一次,劉徹不露聲色,仔仔細細地觀察了衛青的臉之后,忽然想起了一個故人,只是故人的眼神更加溫和,而衛青的眼神過于堅毅,除非對故人的眼睛刻骨銘心,否則是不會第一時間把二人聯想到一起的。
衛青見陛下的面色忽地一沉,心下一驚,只道是自己的言語有失,趕忙跪地謝罪。
“你所言甚是,只是朕忽而念及政務之事,稍有失神罷了。”
言罷,劉徹賜予衛青數件物什,又囑其幾句勤勉之語,便命其退下了。
接連數日,劉徹皆未至椒房殿,陳阿嬌卻也如往常一般,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
王太后得知,立即去找到劉徹,苦口婆心地勸說對方不要得罪陳阿嬌和館陶公主。
同時,太皇太后也將陳阿嬌喚至長信宮。
“陛下多日未踏足椒房殿,阿嬌,你與陛下莫非有所齟齬?”
陳阿嬌輕輕搖頭,“或許是陛下忙于政務,無暇他顧?!?/p>
太皇太后不禁嘆息:“若陛下忙于政務,想必是遭遇了棘手之事,卻數日來竟也未前來向哀家問詢。阿嬌,你是徹兒的妻子,有時亦需主動些?!?/p>
陳阿嬌不以為意,“阿嬌身為皇后,又何須主動爭寵?!?/p>
太皇太后凝視著陳阿嬌,微微皺眉,“阿嬌,你如實告訴外祖母,是否仍對他念念不忘?”
陳阿嬌一怔,神色卻依舊自若,“外祖母,阿嬌現為陛下的皇后,自知身份。”
“但你亦是徹兒之妻,為人妻者,有時未免過于賢淑大度?!碧侍髴n心忡忡,“阿嬌,你亦需放下過往的執念,如今徹兒待你甚是優厚,你更需珍惜眼前人?!?/p>
陳阿嬌強忍著淚水,儀態萬千,宛如一朵盛開的牡丹,“外祖母,阿嬌知曉,讓外祖母憂心了?!?/p>
“哀家子孫眾多,但唯一讓哀家憂心的便是你與你母親,哀家惟愿你等能一生平安順遂,幸福安康?!?/p>
未幾,劉徹亦至,行禮問安后,徑坐于陳阿嬌對面。
太皇太后見二人皆緘默不語,便主動啟齒道:“阿嬌方才還說要為陛下備制羹湯,稍后陛下可要大飽口福了?!?/p>
劉徹對著陳阿嬌嫣然一笑,“那就有勞阿嬌姐姐了。只是,朕卻不知阿嬌姐姐竟還精通廚藝?。俊?/p>
太皇太后心中咯噔一下,下意識地看向陳阿嬌,替她辯解道:“做一份羹湯無需多大技巧?!?/p>
劉徹的目光始終落在陳阿嬌身上,自然沒有錯過她眼中稍縱即逝的心虛。
劉徹似笑非笑,“成親數年,首度聽聞阿嬌姐姐要下廚,實乃朕之洪福?!?/p>
陳阿嬌笑著應下,“這是臣妾分內之事。”
“聞得阿嬌姐姐尚通刺繡之術,不知何時可為朕繡一個,不拘于香囊帕子之類,但凡出自阿嬌姐姐之手,朕必時時刻刻佩戴于身。”
太皇太后心中又是一咯噔,眼神在皆面帶微笑的二人之間游移。
陳阿嬌頷首應下,“只是臣妾技藝生疏,陛下切莫嫌棄?!?/p>
“怎會?”劉徹語氣真摯,“但凡阿嬌姐姐所繡,朕皆喜愛?!?/p>
更新時間:2025-04-05 14: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