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東漢末年,那氣候災變如同發了狂的猛獸,張牙舞爪地朝著華夏大地兇猛撲來。原本肥沃得流油的農田,在連年旱災、洪災與嚴寒的輪番肆虐下,變得千瘡百孔,猶如麻子臉一般。莊稼顆粒無收已成常態,百姓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生活恰似墜入十八層地獄,暗無天日。就在這混亂不堪、絕望至極的時刻,高利貸市場如同偷偷摸摸的吸血鬼,在黑暗中悄然浮現,無情地將無數家庭拖入更深的苦難泥沼,苦不堪言。

崔氏家族在東漢剛建立之時便嶄露頭角。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集市上熱鬧非凡,人群熙熙攘攘,推搡擁擠。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喧鬧的談笑聲交織成一片。

崔朝與摯友在街邊小酒館相對而坐,酒館內酒香四溢,木質桌椅散發著古樸氣息。幾杯酒下肚,崔朝眉頭緊鎖,放下酒杯,目光堅定地凝視遠方,心中暗自思忖:這天下剛剛安定,百廢待興,若不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更待何時?于是,他開口說道:“兄弟,你瞧瞧,如今天下初定,我看這土地買賣,往后必定大有可為。”

摯友聽聞,滿臉疑惑,放下手中酒杯問道:“朝哥,這土地買賣雖暗藏商機,可風險也不容小覷,你當真要涉足其中?” 崔朝目光炯炯,心中主意已定,斬釘截鐵地回應:“那是自然!我早已深思熟慮,亂世剛過,老百姓都盼著能過上安穩日子,而土地乃安身立命之本?,F在低價購入,日后定能賺得盆滿缽滿。到那時,咱們便能吃香喝辣,過上好日子!”

此后,崔朝憑借職務之便,四處尋覓合適的土地資源。在一處荒蕪土地旁,雜草叢生,肆意蔓延,微風拂過,荒草沙沙作響。崔朝與賣家談判時,言辭懇切且不失精明:“老哥,你這片土地如今看似荒蕪,實則地勢平坦,水源也較為便利,稍加開墾,便能成為肥沃良田。

我給出的價格雖說不算高,但就當下這世道,能碰上我這樣靠譜的買家可不容易。這買賣對咱倆都有利,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賣家聽后,心中犯起了嘀咕,暗自盤算:這片土地已荒蕪許久,自己無力開墾,如今有人出價,雖說金額不算多,卻好歹能解燃眉之急。思及此處,賣家微微點頭,同意了這筆交易。

就這樣,崔朝憑借這一番說辭,低價購入大量土地,而后精心規劃,租給那些無地的農民耕種。農民們在崔家土地上辛勤勞作,累死累活,每年還需將一定比例的收成當作地租交給崔家。崔朝依靠這些穩定的地租收入,成功攢下家族的第一桶金。時光流轉,崔氏家族在土地經營方面愈發得心應手,土地規模也日益擴大。

到了崔寔的祖父崔骃這一代,家族發展迎來新契機。春日的府邸花園里,繁花似錦,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蜜蜂嗡嗡作響,忙著采蜜,空氣中彌漫著陣陣馥郁的花香。

崔骃與幾位達官顯貴坐在精致的亭中品茶閑聊,亭內擺放著做工考究的茶具,裊裊茶香升騰而起。一位顯貴放下茶杯,微笑著說道:“崔兄,你在文壇那可是聲名遠揚,如雷貫耳。不知在商業方面,你可有什么想法?” 崔骃嘴角上揚,微微一笑,心中早有謀劃,回應道:“實不相瞞,我正有此意。如今絲綢、茶葉等行業利潤極為豐厚,倘若能打通渠道,開設幾家店鋪,定能闖出一片廣闊天地,屆時財富必將滾滾而來!”

另一位顯貴接著說道:“不過這生意場上,競爭可謂異常激烈,崔兄你可有十足把握?” 崔骃自信一笑,心想:我人脈廣泛,對市場也研究得頗為透徹,加之家族多年的積累,何愁不能在商海立足?隨即說道:“我人脈遍布四方,對市場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再加上家族多年的積淀,在這商海中怎會翻不起幾朵浪花?到時候定要讓大伙見識見識我的本事!”

從那以后,崔骃借助與達官顯貴的關系,成功打通諸多商業渠道,一頭扎進利潤豐厚的絲綢、茶葉行業,開設了多家店鋪,生意火爆異常,門庭若市。與此同時,崔骃深知家族要實現長遠發展,人才至關重要。在家族學堂內,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課桌上,崔骃將家族子弟召集在一起,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皆是家族未來的希望,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在如今這世道,唯有勤奮學習,方能傳承家族榮耀,讓咱崔家長久風光。都給我聽好了,切不可偷懶,務必好好學習本領!” 在崔骃的悉心教導下,家族子弟皆學有所成,為家族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崔寔的父親崔瑗,繼承了家族的商業頭腦與社交才能。在土地經營和商業貿易的基礎上,他將目光投向了金融領域。那是個秋風瑟瑟的日子,枯黃的樹葉紛紛揚揚飄落。崔瑗與家族中的幾位長輩在書房內商議,書房中滿是書籍,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崔瑗率先開口:“如今老百姓和商戶時常面臨資金周轉難題,然而民間借貸卻混亂無序,猶如一團亂麻。我打算在家族內部設立專門的借貸機構,制定合理規則,為大家提供便利,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一位長輩微微點頭,心中權衡利弊后說道:“此主意甚好,但這利率需謹慎確定,既要保證家族有利可圖,又不能讓借貸之人壓力過大。否則,日后誰還會找我們借錢,這生意可就難以持續了。” 崔瑗思索片刻,說道:“我已深思熟慮,將月利率設定在 1% - 2%,如此既能吸引客戶,又能確保家族獲得收益。我們做這生意,目光要長遠,切不可只貪圖眼前利益?!?此后,崔瑗帶頭在家族內部成立了專門的借貸機構。憑借家族良好的信譽和合理的利率,崔氏家族的借貸業務逐漸在當地打開局面,客戶數量不斷增加,家族財富也隨之迅猛增長,日子越過越紅火。

崔寔所著的《四民月令》,堪稱一幅細膩入微的歷史畫卷,生動描繪了當時正常年景下社會經濟生活的諸多細節,其中便涵蓋借貸利率與農事安排。在風調雨順的年份,民間借貸遵循較為溫和的規則,月利率通常維持在 1% - 2% 這一合理水平。如此利率,既能使出借資金之人獲得一定收益,又不會讓借錢之人承受過重壓力,從而保障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依據《四民月令》所述,農民在春耕時節若資金短缺,可向富裕人家或專門的借貸機構借款,用于購買種子、農具等生產資料,待秋收后再連本帶利歸還。這種良性的資金流轉模式,對穩定農業經濟、維護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宛如為經濟這臺大機器注入了潤滑油,使其能夠平穩運轉,百姓的生活也得以安穩。

然而,當災變的烏云籠罩大地,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崔氏莊園出土的竹簡,猶如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黑暗歷史。竹簡上密密麻麻的刻痕,詳盡記錄了災變時期崔氏家族放高利貸的種種細節,其中最令人震驚的,當屬那急劇攀升的利率。在災荒年間,崔氏莊園的高利貸月利率竟高達 10% - 20%,是正常時期的數倍之多。如此驚人的利率,如同鋒利的大刀,無情地砍向陷入困境的老百姓,將他們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在離洛陽城不遠的一個村子里,住著一位老實憨厚的農民,名叫李福。他家祖祖輩輩依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日子雖不富裕,但憑借勤勞的雙手,尚可勉強糊口。然而,連續三年的大旱,徹底打破了李福一家平靜的生活。土地干裂,裂縫縱橫交錯,猶如烏龜殼一般,莊稼苗尚未破土便已夭折。家中存糧迅速見底,而田租卻如同一座大山,沉重地壓在李福肩頭,令他喘不過氣來。地主催租的聲音猶如惡鬼索命,李福四處借錢卻四處碰壁,無奈之下,只得硬著頭皮前往崔氏莊園。

更新時間:2025-04-03 23:17:59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