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楊洪終于止住了這個話題另問到,“聽聞不舍頗擅天文之道?”
“下官不明天文,只是天子有問,不敢不答而已”。
話到此處,楊洪從容的臉上終于難得的露出了一絲輕笑:“不舍能在御前答辯天象,得天子賞識親封,還能駁得董休昭氣急暈厥,此事在成都已經人盡皆知,又何必自謙”。
不待趙驥措辭解釋,楊洪又續道:“天降祥瑞后,陛下不顧群臣反對,已在昨日決意東征,軍令便是和你的封賞詔書一起發出的,不舍因獻吉兆而得官,若是此戰不勝,又將何以自處呢?”
對呀,我怎么沒想到這些呢?趙驥背上不由冷汗直冒,他可是知道猇亭之戰結果的,到時候大軍慘敗,像董允這些反對東征的大臣說不定就會給自己安個妄言亂政的罪名,殺不殺頭還不就是別人一句話的事。
楊洪把趙驥的神情變化都看在眼里:“看來不舍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說并非一致,汝既忝為議曹,不知對于陛下東征一事有何主張,不妨實話實說”。
報吉的話已經說出口,肯定是收不回來了,想收劉備也不會同意,那就只剩一條路了,幫劉備打贏。
可自己該怎么幫呢?趙驥在腦中急速思索后世人關于此戰的反思,看能否找到破解之道。
半晌后,趙驥長吁一口氣:“此戰于我軍大不利”。
“喔?”楊洪饒有興致地問,“不知有何不利?”
“不占地利”
“地利?”楊洪有些不解,“我軍位處上游,怎會不占地利?”
“當然不利”,趙驥很肯定的答到,“出三峽以東直至夷陵,四五百里皆是高山峻嶺,東吳水軍又強于我軍,輜重肯定轉運困難,一旦相持,我軍便難以久戰”。
“若我是吳將,便主動退守夷陵據城而守,把崎嶇山道盡數讓予我軍,夷陵地狹,既難展開兵力,又不能穿插迂回,我軍除了附城攻堅別無它法,如果吳軍死守不出,我軍求戰不得,待到師老兵疲之時,勝負之數亦未可知”。
趙驥說完望向楊洪,只見他面色凝重、陷入沉思,半晌后才緩緩開口說到:“不舍言之在理,那么依你之計,我軍該當如何行止?”
趙驥斷然道:“宜出澧水,至湘水以西,打運動戰,因糧于敵,吳軍應接不暇,只能分兵防御,可以各個擊破”。
趙驥之所以說得如此篤定,那是因為這條對策根本就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一千多年后,后世的某位高人在讀二十四史時對此戰批注的評語,作為一名不世出的偉大戰略家,這位高人的看法絕對是不同凡響的。
楊洪的面色比之前更凝重了,仿佛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發,一動不動,顯然是被這不循常理的戰略構思給震驚了。
就這樣好半天后,楊洪才有點癡癡地回過神來,難以置信地說:“我本以為不舍是個諂媚佞臣,還想趁今日當面敲打一番,原來竟是腹有良謀的策士,此計當不輸法孝直”。
趙驥心中好笑:想出這條計策的人豈止是腹有良謀。法正?法正的計謀能和想出四渡赤水的人比嗎?
“世人皆以為我軍東征必出三峽,不舍此計另辟蹊徑,當真是出人意料”,楊洪贊道,“不過有些細節我還沒想明白,不舍今日且先回去,過幾日我們再議”。
逐退趙驥后,楊洪獨自坐在案前冥思苦想,又取出地圖反復查看,越想越覺得這次的舉國東征形勢不妙,枯坐到半夜,他猛的合上地圖,閉目沉思片刻后,終于下定決心,起身疾步往外走去。
“嘣嘣嘣”,楊洪用力叩響一處宅院的大門,等了片刻,一名老仆開門詫異道:“楊太守?”
“引我去見丞相”,楊洪怕老仆啰嗦,又加上一句,“有急事”。
老仆不再多問,趕緊將楊洪引入正廳,又快步轉往內宅通傳。
不多時,一名中年美男走進來,不急不緩地問到:“季休秉夜來訪,定有要事”。
宅子的主人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此時尚未開府,楊洪也并不直接在丞相手下做事,按說蜀郡太守有事,循例也該先報朝廷該管的中央職司。
不過諸葛亮并沒有在行政程序上作糾結,他與楊洪素來親善,也很是欣賞這個年輕的蜀郡太守,知道他是個穩重且正直的人,絕不會無緣無故攪人清夢。
歷史上的楊洪就是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楊洪憂公如家,說他憂慮公事就像自家的私事一樣。
楊洪見到諸葛亮連忙起身拱手解釋:“事關大漢存續,不得不急”。
楊洪將今日與趙驥的談話講了一遍,諸葛亮聽完撫須沉思,良久后方贊道:“趙驥說我軍不占地利確是大有道理,我軍若出三峽攻夷陵,一旦受阻,退兵極難,恐有傾覆社稷之憂”。
楊洪得諸葛亮首肯,朗聲道,“請丞相力諫,阻主上東征”。
諸葛亮起身在廳中踱了好幾圈,說到:“陛下東征之意甚堅,絕非你我言辭可以動搖”。
楊洪急道:“我當然知道其中難處,但此番傾國而征,一旦……只怕…只怕大漢……”
諸葛亮嘆道:“我已經盡力了,若法孝直尚在,必能阻陛下東征,便是交戰不利,也能全師而還”。
楊洪聽得此言,突然靈機一動:“我觀趙驥用計不在法正之下,不如……”
諸葛亮搖搖頭道:“從這個趙驥的舉止來看,顯是明哲保身為上,若非季休言語恫嚇,只怕還引不出他這條計策來”。
“不然我再找他談談?”
諸葛亮哈哈一笑:“季休經事能治,但卻不擅揣摩人心,世間哪有三言兩語間便能使人俯首聽命的道理,若是這趙驥心不甘情不愿,勉強行事又能有何助益,除非他的身家性命與此番東征的結果休戚與共,那就不怕他不盡心竭力了”。
楊洪聞弦歌而知雅意,會意道:“要他盡心竭力倒也不難”。
言罷,諸葛亮、楊洪相視一笑。
更新時間:2025-03-31 1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