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她撥通了張娟的電話。
“我想去看看李婷,”她說,“也許我能幫幫她。”
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余莎莉見到她,那個曾經趾高氣揚的李婷,現在只是一個疲憊的單親媽媽。
“對不起,”李婷泣不成聲,“我每天都在后悔,自己當年對不起你的那些事,現在我遭到報應了,請你原諒我,對不起,余莎莉,真的對不起。”
余莎莉看著她的模樣,輕輕擁抱了她:“都過去了,說我不恨你,那是不可能的,但看到你這樣,我也恨不起來了,李璐當年被害,你來看守所找我,在你驚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你是有后悔的。過去的都過去了,我現在過的很好,有自己的事業,我選擇放下,你也放下吧,往前看,別回頭?!?/p>
她決定資助李婷的兒子接受自閉癥康復醫院最好的治療方案,還安排唯有生活費來源李婷到新生學院去工作,給她一份薪資。張娟同學也加入了新生學院的培訓項目。
“親愛的,你為什么要這么做?”Alex不解地問。
余莎莉看著窗外的夕陽:“親愛的,因為寬恕不是原諒別人,而是放過自己?!彼D身微笑,“幫助別人重獲新生,不就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嗎?”余莎莉牽著Alex的手繼續說道:“我們中國信佛,佛說,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新生反校園暴力基金的成立儀式上,余莎莉站在聚光燈下,臺下坐著各界名流、媒體記者,還有數百名曾經或正在遭受校園暴力的學生。
“曾經,我是一個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她的聲音清晰而堅定,“而今天,我站在這里,不僅是為了幫助那些和我有相似經歷的人,更是為了改變這個社會對校園暴力的態度?!边@一刻,余莎莉深深體會到,真正的社會影響力,不是改變世界,而是用自己的故事,去激勵更多人成為改變者。
余莎莉宣布,基金會將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還會資助相關研究。更引人注目的是,她邀請了幾位曾經的施暴者現身說法,包括已經改過自新的李婷。
“暴力就像一場瘟疫”,李婷在臺上說,“不僅傷害受害者,也會反噬施暴者。我很慶幸有機會彌補過錯?!?/p>
儀式結束后,教育部的一位官員找到余莎莉:“我們正在修訂校園安全條例,想邀請余女士您作為專家顧問?!?/p>
在條例修訂會議上,余莎莉提出了多項建議:建立校園暴力預警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設立專門的校園安全辦公室......
“最重要的是”,余莎莉強調,“要改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方式。每一起校園暴力事件都應該被認真對待和足夠重視?!?/p>
她的建議大多被采納。新條例實施后,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更加規范,受害者的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一年后,余莎莉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在“全球教育創新論壇”上發表演講。
站在聯合國的講臺上,她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從校園暴力受害者,到監獄服刑人員。再到成功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新生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信念”,她說,“它代表著希望,代表著救贖,代表著改變的可能性?!?/p>
演講結束后,全場起立鼓掌。多位國家代表表示要將”新生模式"引入本國。
回國后,余莎莉發起了”全球反暴力聯盟”,聯合各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基金會、企業和政府機構等,共同應對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等問題。
“媽媽,”一天晚上,女兒突然問她,“你為什么要做這么多事?”
余莎莉把女兒摟在懷里:“因為媽媽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一點。即使只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值得的?!?/p>
十年后,當余莎莉站在”全球反暴力聯盟"十周年慶典的舞臺上,看著臺下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她突然想起那個蜷縮在宿舍走廊的自己。
深夜的書房,余莎莉在日記本里寫下:“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就這樣毀了,但現在我明白,正是那些黑暗的經歷,讓我有能力有能量去照亮別人的路。”
更新時間:2025-03-29 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