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初,匈奴畏懼秦朝的威勢,向北遷徙了十多年。等到秦朝滅亡,匈奴又逐漸向南渡過黃河。匈奴單于頭曼有個太子叫冒頓(mò dú),后來頭曼寵愛的閼氏(yān zhī,匈奴王后的稱號)生了小兒子,頭曼就想立小兒子為太子。當時東胡(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強大,月氏(yuè zhī,古代西域民族)也很強盛,頭曼就把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不久后,頭曼緊急攻打月氏,月氏想殺掉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馬逃回匈奴。頭曼認為他很勇猛,就命令他率領一萬騎兵。冒頓于是制作了一種響箭,用來訓練他的騎兵射箭,下令說:“響箭射向哪里,你們必須跟著射向哪里,不跟著射的人,一律斬首!”冒頓先拿響箭射自己的良馬,他的手下有些不敢跟著射,冒頓就把這些人都殺了。后來他又用響箭射自己的愛妻,手下人有的還是不敢射,又被冒頓殺掉。最后,冒頓用響箭射向單于的良馬,手下人都跟著射。于是冒頓知道這些人可以為他所用。有一次,冒頓跟著頭曼去打獵,他用響箭射向頭曼,他的手下也都跟著響箭射向頭曼,于是殺死了頭曼,把他的后母、弟弟以及那些不聽從他的大臣全部誅殺。冒頓自立為單于。

東胡聽說冒頓自立為單于,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得到頭曼時期的千里馬。冒頓詢問群臣的意見,群臣都說:“這是匈奴的寶馬,不能給他們?!泵邦D說:“怎么能因為一匹馬而與鄰國失和呢?”于是把千里馬送給了東胡。過了不久,東胡又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得到單于的一個閼氏。冒頓又詢問左右侍從,侍從們都很生氣,說:“東胡太無禮了,竟然索要閼氏!請攻打他們。”冒頓說:“怎么能因為一個女人而與鄰國發生沖突呢?”于是把自己寵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東胡王更加驕橫。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片無人居住的土地,方圓一千多里,雙方在各自的邊界修筑了哨所。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這片棄地。冒頓詢問群臣的意見,群臣中有人說:“這是棄地,給他們也行,不給也行?!泵邦D聽后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么能給別人呢?”那些說可以給的大臣,都被冒頓斬首。冒頓跨上戰馬,下令說國內有敢落后出發的人,一律斬首。于是他率軍突襲東胡,東胡起初輕視冒頓,沒有防備,冒頓于是滅掉了東胡。回來后,冒頓又向西趕走了月氏,向南兼并了樓煩、白羊河南王的領地,接著侵犯燕、代兩地,完全收復了秦朝大將蒙恬所奪取的匈奴舊地,與漢朝以原來秦朝在黃河以南的邊塞為界,一直到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陜西延安東北)。當時,漢朝的軍隊正與項羽對峙,中原地區因戰爭而疲憊不堪,因此冒頓得以強大起來,擁有能拉弓射箭的士兵三十多萬,威震各國。

這年秋天,匈奴把韓王信圍困在馬邑(今山西朔州),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漢朝發兵救援,又懷疑韓王信多次暗中派使者與匈奴勾結,有二心,就派人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被殺,九月,他獻出馬邑,投降了匈奴。匈奴冒頓趁機率兵向南越過句注山(今山西代縣西北),攻打太原(今山西太原),一直打到晉陽(今山西太原)。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季十月,皇帝親自率軍攻打韓王信,在銅鞮(今山西沁縣南)打敗了他的軍隊,斬殺了他的將領王喜。韓王信逃到匈奴,白土(今陜西神木西北)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國的后代趙利為王,重新收集韓王信的殘兵敗將,與韓王信以及匈奴合謀攻打漢朝。匈奴派左右賢王率領一萬多騎兵,與王黃等人駐扎在廣武(今山西代縣西南)以南,一直到晉陽(今山西太原)。漢軍發起攻擊,匈奴兵總是戰敗逃走,但不久后又聚集起來。漢軍乘勝追擊,恰逢天氣非常寒冷,下著大雪,士兵們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实垴v扎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聽說冒頓駐扎在代谷(今山西繁峙北),想要攻打他,就派人去偵察匈奴的情況。冒頓把他的精銳士兵和肥壯的牛馬都藏起來,只讓人看到老弱殘兵和瘦弱的牲畜。先后派去的十多批使者回來,都說匈奴可以攻打。皇帝又派劉敬前往匈奴偵察,劉敬還沒回來,漢朝就出動了全部三十二萬兵力,向北追擊匈奴,越過句注山(今山西代縣西北)。劉敬回來后報告說:“兩國交戰,這時本應炫耀自己的長處。但我去的時候,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這一定是他們故意顯示短處,埋伏奇兵來爭取勝利。我認為匈奴不能攻打?!边@時,漢軍已經出發,皇帝大罵劉敬:“你這個齊國的混蛋,靠著耍嘴皮子得到官職,現在竟敢胡言亂語,擾亂我的軍心!”于是把劉敬囚禁在廣武(今山西代縣西南)?;实巯鹊竭_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軍隊還沒有全部趕到,冒頓就出動四十萬精銳騎兵,把皇帝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長達七天。漢軍內外無法相互救援,糧食也供應不上?;实鄄捎藐惼降拿赜?,派人暗中用重金賄賂匈奴的閼氏。閼氏對冒頓說:“兩國的君主不應該相互圍困?,F在即使得到了漢朝的土地,單于您最終也不能在那里居住。而且漢朝的君主也有神靈保佑,希望單于您慎重考慮?!泵邦D與王黃、趙利約定好會師的時間,但王黃、趙利的軍隊沒有按時到達,冒頓懷疑他們與漢朝有勾結,于是解開了包圍圈的一角。正好當時天降大霧,漢軍派人在匈奴營地往來,匈奴人沒有察覺。陳平請求皇帝命令士兵們在強弩上搭兩支箭,向外射擊,從解圍的一角直接沖出去?;实蹧_出包圍圈后,想要快馬疾馳,太仆滕公夏侯嬰卻堅持慢慢行進。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漢朝的大軍也趕到了,匈奴的騎兵這才解圍退去。漢軍也收兵返回,命令樊噲留下來平定代地(今河北蔚縣一帶)。皇帝回到廣武(今山西代縣西南),赦免了劉敬,說:“我沒有聽從您的建議,才在平城陷入困境。我已經把先前那十多批說匈奴可以攻打的使者都殺了?!庇谑欠鈩⒕礊槎?,關內侯,號稱建信侯?;实巯蚰辖涍^曲逆(今河北順平東南),說:“好壯觀的縣城啊!我走遍天下,只見過洛陽(今河南洛陽)和這里如此繁華?!庇谑歉姆怅惼綖榍婧?,把曲逆的全部食邑都封給他。陳平跟隨皇帝征戰,一共六次獻出奇計,每次都增加了封邑。

十二月,匈奴攻打代國(今河北蔚縣一帶),代王劉喜棄城逃回,皇帝赦免了他,封他為郃陽侯。

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匈奴冒頓多次侵擾漢朝北部邊境,皇帝為此憂慮,詢問劉敬的意見。劉敬說:“天下剛剛平定,士兵們因戰爭而疲憊不堪,不能用武力去征服匈奴。冒頓殺父自立,以武力威懾眾人,連他父親的妻妾都占為己有,對這樣的人,不能用仁義去說服他。只能用長遠的計策,讓他的子孫后代向漢朝稱臣,但我擔心陛下您做不到?!被实蹎枺骸澳窃撛趺崔k呢?”劉敬回答說:“陛下如果能把嫡長公主嫁給冒頓,送給他豐厚的禮物,他一定會仰慕漢朝,把公主立為閼氏。公主生下兒子,必定會成為太子。陛下每年按時把漢朝多余而匈奴缺少的東西,多次送去慰問,并派能言善辯的人用禮節去開導他們。冒頓在世時,他就是漢朝的女婿;他死后,外孫就會成為單于。哪有外孫敢和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呢?這樣就可以不用戰爭,逐漸讓匈奴臣服。如果陛下不能送長公主去,而讓宗室女子或后宮的女子冒充公主,匈奴知道了,肯定不會尊重親近她,那就沒有什么用處了?!被实壅f:“好?!贝蛩闼烷L公主去匈奴。呂后日夜哭泣,說:“我只有太子和這一個女兒,怎么能把她拋棄到匈奴去呢?”皇帝最終沒有送長公主去。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冬季,皇帝選取了一名宮女,冒充長公主,嫁給匈奴單于,派劉敬前往匈奴締結和親盟約。

史臣司馬光評論說:建信侯劉敬說冒頓殘忍兇暴,不能用仁義去說服他,卻又想用和親的辦法讓他臣服,這前后的說法多么矛盾?。」侨庵g的恩情,尊卑之間的秩序,只有仁義之人才能明白。怎么能用這種方法去讓冒頓折服呢?上古時代的帝王治理夷狄,夷狄歸服就用德政去安撫他們,反叛就用武力去震懾他們,沒聽說過與他們和親的。況且冒頓把他的父親當作禽獸一樣射殺,他哪里會顧及岳父呢?建信侯的辦法本來就很迂腐,更何況魯元公主已經成為趙王的王后,又怎么能奪回來呢?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春季,漢朝把一名宗室女子封為公主,嫁給匈奴冒頓單于。當時冒頓正處于強盛時期,他寫信給呂后,言辭極其輕慢無禮。呂后非常生氣,召集將相大臣商議,想要斬殺匈奴的使者,發兵攻打匈奴。樊噲說:“我愿率領十萬大軍,在匈奴境內縱橫馳騁?!敝欣蓪⒓静颊f:“樊噲應該斬首!當年匈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圍困高帝,漢軍有三十二萬,樊噲身為上將軍,卻不能解圍。如今戰爭的創傷還未愈合,受傷的人剛剛恢復,樊噲卻想挑起事端,說什么用十萬大軍在匈奴境內縱橫馳騁,這是當面說謊!而且夷狄就像禽獸一樣,他們說的好話不值得高興,壞話也不值得生氣?!眳魏笳f:“好?!庇谑敲畲笾]者張釋回信,言辭十分謙卑,向匈奴道歉,并送給匈奴兩輛馬車、八匹馬。冒頓又派使者前來道歉,說:“我從來沒聽說過漢朝的禮儀,多虧陛下您赦免了我?!辈I上馬匹,雙方于是和親。

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四月,匈奴侵犯狄道(今甘肅臨洮),攻打河陽(今河南孟州西)。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冬季十二月,匈奴侵犯狄道(今甘肅臨洮),擄掠了兩千多人。

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侵犯掠奪上郡(今陜西榆林一帶)的守塞蠻夷,殺害搶掠百姓?;实矍巴嗜獙m(今陜西淳化西北),派丞相灌嬰調發車騎八萬五千人,到高奴(今陜西延安東北)攻打右賢王,又征發中尉的材官(秦漢時地方預備兵兵種),歸衛將軍統領,駐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右賢王逃出塞外。

漢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冬季十月,匈奴單于給漢朝送來書信說:“前些時候,皇帝您談到和親的事情,我覺得很合心意,雙方都很高興。但漢朝的邊吏侵犯侮辱了右賢王,右賢王未經請示,聽從了后義盧侯難支等人的計策,與漢朝官吏發生沖突,斷絕了兩位君主的和約,破壞了兄弟之間的情誼。所以我懲罰右賢王,讓他向西去攻打月氏。托上天的福,憑借著精良的將士和強壯的馬匹,我們消滅了月氏,斬殺、投降了月氏的全部人馬,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以及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讓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都統一歸屬。如今北方已經平定,我希望能停止戰爭,讓士兵們休息,養精蓄銳,消除以前的不愉快,恢復原來的和約,讓邊境的百姓能夠安定生活。如果皇帝您不想讓匈奴靠近邊塞,那就請下令讓官吏和百姓遠離邊塞居住?!被实刍匦耪f:“單于您想要消除以前的不愉快,恢復原來的和約,我非常贊賞。這正是古代圣王的心愿啊。漢朝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送給單于的禮物向來很豐厚。違背和約、破壞兄弟情誼的,常常是匈奴一方。但右賢王的事情已經在大赦之前,希望單于您不要深究。如果單于您能像信中所說的那樣,明確告知各位官吏,讓他們不要違背和約,守信重義,就像單于您信中表達的那樣?!辈痪弥螅邦D去世,他的兒子稽粥即位,號稱老上單于。老上單于剛即位,皇帝又送了一名宗室女子翁主(漢代諸侯王之女的封號)做他的閼氏,并派宦官燕國人中行說(háng yuè shuō)去輔佐翁主。中行說不想去,漢朝強行派他去。中行說說:“如果一定要我去,我一定會成為漢朝的禍患?!敝行姓f到達匈奴后,就投降了單于,單于非常寵信他。起初,匈奴人喜歡漢朝的絲綢、棉絮和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還比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我們的衣食與漢朝不同,不需要依賴漢朝?,F在單于您改變習俗,喜歡漢朝的東西,漢朝的東西只要有十分之二進入匈奴,匈奴就會完全歸屬于漢朝了?!彼屝倥税训玫降臐h朝絲綢、棉絮,穿在身上在草叢荊棘中騎馬奔馳,衣服褲子都被劃破扯爛,以此來顯示不如匈奴的毛氈皮襖結實耐用;把得到的漢朝食物都扔掉,以此來顯示不如匈奴的奶酪方便美味。于是,中行說教單于的左右侍從學習文字和計算方法,用來統計人口和牲畜的數量。匈奴給漢朝的書信,以及印璽、封泥等,尺寸都比漢朝的大,言辭也非常傲慢,自稱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單于”。漢朝使者中如果有人嘲笑匈奴習俗沒有禮義,中行說就會反駁漢朝使者,說:“匈奴的制度簡單易行,君臣之間關系也很簡單,國家的政務就像一個整體。所以匈奴即使有亂事,也必定會立宗族中的人為主。如今漢朝雖然號稱有禮義,但親屬關系越來越疏遠,以至于相互殘殺、爭奪權力,甚至改朝換代,都是這類事情導致的。你們這些居住在土屋里的人,就不要多說了,喋喋不休,指手畫腳。漢朝送給匈奴的絲綢、棉絮和糧食,只要數量足夠、質量完好就行了,何必說那么多呢?如果給的東西完備又美好,那就罷了;如果給的東西粗劣,等秋天莊稼成熟,我們就派騎兵去踐踏你們的莊稼。”

梁國太傅賈誼呈上一份奏疏說:“現在天下的形勢就像頭朝下腳朝上倒掛著一樣。天子,是天下的首腦,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天子處于上位;蠻夷,是天下的雙腳,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們處于下位。如今匈奴傲慢無禮,侵擾掠奪,對漢朝極為不敬,而漢朝每年還要送大量的金銀、絲帛、采繒去供奉他們。腳反而在上,頭卻在下,處于這樣本末倒置的局面,卻沒有人能解救,還能說國家有賢能之人嗎?這是讓人痛心流淚的事啊。如今不獵取兇猛的敵人,卻去獵取田間的野豬;不與叛逆的敵寇搏斗,卻去捕捉家畜兔子;只顧貪圖小的樂趣,卻不考慮國家的大患。陛下的仁德本可以施及遠方,如今卻僅僅局限在幾百里之內,威嚴的政令無法在遠方伸展,這也是讓人痛心流淚的事啊?!?/p>

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冬季十一月,匈奴侵犯狄道(今甘肅臨洮)。當時匈奴多次侵擾邊境,太子家令潁川人晁錯(cháo cuò)上書談論軍事說:“兵法上說:‘有必勝的將領,沒有必勝的百姓?!纱丝磥?,安定邊境、建立功名的關鍵在于良將,所以不能不慎重選擇。我又聽說,用兵作戰,在臨戰交鋒的緊急時刻,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占據有利地形,二是士兵訓練有素,三是武器精良。按照兵法,步兵、車騎、弓弩、長戟、矛鋋(chán,一種鐵柄小矛)、劍盾等武器,在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用途,如果不根據地形合理使用,可能十個人都抵不上一個人。士兵不經過挑選訓練,不熟悉作戰技能,起居作息不精心,行動不一致,追逐利益時跟不上,躲避危險時不及時,前進攻擊時與后退接應配合不當,與金鼓指揮的信號相違背,這都是平時訓練不嚴的過錯,這樣的士兵一百個也抵不上十個。兵器不完好鋒利,就跟空手一樣;鎧甲不堅固嚴密,就跟袒胸露背一樣;弓弩射不到遠處,就跟短兵器一樣;射箭射不中目標,就跟沒有箭一樣;射中了卻不能穿透敵人的鎧甲,就跟沒有箭頭一樣。這是將領不檢查兵器的危害,這樣的兵器五個也抵不上一個。所以兵法說:‘兵器不鋒利,就是把士兵送給敵人;士兵不聽指揮,就是把將領送給敵人;將領不懂軍事,就是把君主送給敵人;君主不選擇良將,就是把國家送給敵人?!@四點是用兵的關鍵。我又聽說,小國和大國的情況不同,強國和弱國的形勢不同,險要之地和平坦之地的防御策略也不同。低聲下氣地侍奉強國,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聯合小國攻打大國,這是大國的生存之道;利用蠻夷攻打蠻夷,這是中原王朝的生存之道。如今匈奴的地形和作戰技藝與中原不同,他們上下山坡,出入溪澗,中原的馬匹比不上他們;在險要的道路上,一邊奔馳一邊射箭,中原的騎兵比不上他們;風雨中長途跋涉,饑餓干渴卻不困乏,中原的人比不上他們。這些都是匈奴的長處。至于在平原上,輕便的戰車和精銳的騎兵,就容易打亂匈奴的軍隊;強勁的弓弩和長戟,射程遠,能在遠處射擊,匈奴的弓箭就無法抵擋;堅固的鎧甲和鋒利的兵器,長短兵器配合使用,游動的弓弩手往來射箭,士兵們按什伍編制一起向前,匈奴的士兵就無法抵擋;材官(秦漢時地方預備兵兵種)用駑機發射,箭能射中同一目標,匈奴的皮甲和木盾牌就無法承受;下馬在地上搏斗,劍盾相交,近身攻擊,匈奴的雙腳就不夠靈活。這些都是中原的長處。由此看來,匈奴的長處有三點,中原的長處有五點。陛下又出動幾十萬軍隊去攻打只有幾萬的匈奴,從人數對比來看,這是以一敵十的戰術。雖然如此,戰爭是兇險的事情,兵器是不祥之物,所以強弱的轉換往往就在俯仰之間。如果拿人的生命去爭勝負,一旦失敗,就后悔莫及了。帝王的用兵之道,應該是萬無一失的。如今投降的胡人、義渠等蠻夷部落,前來歸附的有幾千人,他們的飲食和作戰技藝與匈奴相同,可以賜給他們堅固的鎧甲、棉衣,強勁的弓弩和鋒利的箭,再加上邊境郡縣的優良騎兵,讓通曉他們習俗、能團結他們人心的將領,按照陛下的明確指令去率領他們。如果遇到險阻,就用這些人去抵擋;在平坦的道路上,就用輕便的戰車和材官去控制局面。兩支軍隊相互配合,各發揮自己的長處,再加上眾多的兵力,這就是萬無一失的戰術?!被实圪澷p晁錯的建議,賜給他書信,對他表示嘉獎。晁錯又上書說:“我聽說秦朝發動軍隊攻打匈奴和南越,并不是為了保衛邊境、拯救百姓于水火,而是因為貪婪殘暴,想要擴張領土,所以還沒有取得戰功,天下就已經大亂。況且發動戰爭卻不了解形勢,作戰就會被敵人俘虜,屯兵就會讓士兵白白送死。匈奴和貉族之人,他們的本性耐寒;南越之人,他們的本性耐暑。秦朝的戍卒不適應邊疆的水土,戍邊的人死在邊境,運輸物資的人倒斃在路上。秦朝百姓看到去服兵役就像去送死一樣,于是秦朝就用謫發(zhé fā,即謫戍,將有罪之人發往遠方戍邊)的辦法征發百姓,先征發犯罪的官吏、入贅的女婿和商人,后來又征發曾經有市籍(商人的戶籍)的人,再后來征發祖父母、父母曾經有市籍的人,最后甚至征發居住在閭左(秦代指主要由雇農、佃農等構成的貧苦人民)的人。這樣的征發很不得人心,百姓們認為去服兵役有萬死之害,卻沒有絲毫的回報,死后連一算(古代的一種賦稅)的免除都得不到。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這樣的災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陳勝去戍邊,到了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率先為天下人發出反秦的號召,天下人就像流水一樣響應他,這就是秦朝用暴力脅迫百姓服兵役的弊端。匈奴人的衣食來源不依賴于土地耕種,他們的生活方式容易侵擾邊境,他們遷徙不定,時來時去,這是匈奴人的謀生方式,卻讓中原百姓無法安心耕種。如今匈奴人多次在邊塞附近游牧、打獵,偵察邊境的守備情況,看到漢朝守邊的士兵少就入侵。陛下如果不救援,邊境百姓就會絕望,從而產生投降敵人的想法;如果救援,派的兵少了不管用,派的兵多了,等遠處郡縣的兵趕到,匈奴人又已經離開了。如果聚集軍隊長期駐守,耗費太大;如果解散軍隊,匈奴又會再次入侵。這樣連年如此,中原就會陷入貧困,百姓也不得安寧。陛下擔憂邊境,派遣將領官吏、征發士兵去治理邊塞,這是極大的恩惠。然而讓遠方的士兵守邊,一年輪換一次,他們不了解匈奴人的特點,不如挑選一些人長期居住在邊境,讓他們安家立業,從事農業生產,并且做好防備工作。為他們修筑高城深塹,在要害之處、交通要道修建城邑,規模不少于千戶人家。先為他們建造房屋,準備好農具,再招募百姓,赦免他們的罪行,封給他們爵位,免除他們全家的賦稅徭役,供給他們冬夏的衣服和糧食,直到他們能夠自給自足為止。如果邊塞的百姓得到的利益不多,就不能讓他們長期留在危險的地方。匈奴人入侵時,如果有人能阻止他們擄掠百姓和牲畜,就把被搶物資的一半賞賜給他,官府為百姓贖回被擄走的人。這樣,鄰里之間就會相互救助,百姓們也會為了保護親人、獲取利益而不怕與匈奴作戰,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感激皇上的恩德,而是為了保全親人、獲取財物。這與從東方征調的戍卒不熟悉邊境地形、心里害怕匈奴的情況相比,效果相差萬倍。在陛下當政之時,遷徙百姓充實邊境,讓遠方沒有屯戍的勞苦,邊塞的百姓父子相互保護,沒有被擄掠的憂患,這樣的利益能施及后世,陛下也會獲得圣明的美名,這與秦朝征發心懷怨恨的百姓去戍邊相比,相差太遠了?!被实勐爮牧岁隋e的建議,招募百姓遷徙到邊塞。晁錯又說:“陛下招募百姓遷徙到邊塞來充實邊疆,使屯戍的事越來越少,運輸的費用也越來越少,這是極大的恩惠。下面的官吏如果真能領會陛下的厚惠,奉行嚴明的法令,照顧好遷徙來的老弱之人,善待那些強壯的人,團結他們的人心,不侵害他們的利益,讓先來的人安居樂業,不想念故鄉,那么貧民就會相互羨慕,爭著前往。我聽說古代遷徙百姓,要觀察當地的陰陽和諧情況,品嘗水泉的味道,然后營建城邑,劃分里巷,規劃住宅,先為他們建造房屋,每家都配備器物。百姓來了有住所,有勞作的工具,這樣百姓就容易離開故鄉,樂意前往新的城邑。為他們設置醫生和巫師,用來救治疾病,舉行祭祀活動,讓男女有婚姻之事,生死相互照顧,墳墓相互靠近,種植樹木,飼養家畜,房屋完好安全,這樣就能讓百姓喜歡他們居住的地方,有長久居住的心思。我又聽說古代設置邊縣來防備敵人,讓五家組成一伍,伍有伍長;十伍組成一里,里有假士;四里組成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組成一邑,邑有假侯。這些人都要挑選邑中賢能、有智謀、熟悉地形、了解民心的人擔任。平時讓百姓練習射箭的方法,戰時就教導百姓如何應對敵人。這樣,軍隊在內部就能訓練有素,在外部就能制定正確的軍事策略。讓百姓熟悉作戰技能,不要讓他們頻繁遷徙。小時候一起游玩,長大后一起共事,夜里作戰能聽到聲音就相互救助,白天作戰能看到面容就相互識別,彼此之間的友愛之情足以讓他們拼死相救。像這樣,再用豐厚的賞賜來鼓勵他們,用嚴厲的刑罰來威懾他們,他們就會前赴后繼,勇往直前。遷徙來的百姓如果不是強壯有才能的人,就只會耗費衣食,沒有用處;即使有才能,如果沒有好的官吏管理,也不會有成效。陛下如果與匈奴斷絕和親,我私下猜測他們今年冬天會向南侵犯。如果能狠狠地整治他們一次,就能讓他們終身受到重創。想要樹立威嚴,就要在匈奴剛入侵時就挫敗他們,如果他們來侵犯卻不能制服他們,讓他們得逞后離去,以后就很難讓他們歸服了。”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季,匈奴老上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入侵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殺死北地都尉孫卬(áng),擄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一直打到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還派奇兵燒毀了回中宮(今陜西隴縣西北),偵察騎兵一直到了雍(今陜西鳳翔南)、甘泉(今陜西淳化西北)?;实廴蚊形局苌帷⒗芍辛顝埼錇閷④?,征發車千輛、騎兵十萬,駐扎在長安(今陜西西安)附近,防備匈奴入侵。又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遫(chì)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分別屯兵在上郡(今陜西榆林一帶)、北地(今甘肅慶陽一帶)、隴西(今甘肅臨洮一帶)?;实塾H自慰勞軍隊,訓練士兵,申明教令,賞賜官兵,還打算親自出征攻打匈奴。群臣紛紛勸諫,皇帝不聽?;侍髨詻Q阻攔,皇帝才放棄出征的想法。于是任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內史欒布都為將軍,率軍攻打匈奴。單于在邊塞內停留了一個多月才離去,漢軍追擊出邊塞后就返回了,沒有斬獲。

漢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匈奴連年入侵邊境,殺害搶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遼東(今遼寧遼陽一帶)受害最為嚴重,每個郡都有一萬多人被殺掠?;实蹫榇藨n慮,于是派使者給匈奴送去書信,單于也派當戶前來答謝,漢朝又與匈奴和親。

漢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匈奴老上單于去世,他的兒子軍臣單于即位。

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騎兵入侵上郡(今陜西榆林一帶),三萬騎兵入侵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掠了很多百姓和牲畜,烽火一直傳到甘泉(今陜西淳化西北)、長安(今陜西西安)。漢朝任命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兵飛狐(今河北淶源北);原楚國丞相蘇意為將軍,屯兵句注(今山西代縣西北);將軍張武屯兵北地(今甘肅慶陽一帶);河內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今陜西咸陽西南);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今陜西西安東);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今陜西咸陽東北),防備匈奴入侵。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皇帝的車馬直接馳入,將軍及其下屬都騎著馬迎送。不久后,皇帝前往細柳軍營,軍營中的將士都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兵器,弓弩張開,弓弦拉滿。皇帝的先行衛隊到達軍營,不能進入。先行官說:“天子馬上就到!”軍門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边^了一會兒,皇帝到了,還是不能進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入軍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營門。營門的守衛士兵對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庇谑腔实劬涂刂浦R韁繩,緩緩前行。到了營中,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行禮說:“穿戴鎧甲頭盔的軍人不行跪拜之禮,請允許我用軍禮參見?!被实郾桓袆?,表情變得嚴肅起來,手扶車前橫木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亞夫致謝:“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眲谲妰x式結束后,皇帝離開軍營。群臣都感到驚訝。皇帝說:“?。∵@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霸上和棘門的軍營,就像兒戲一樣,他們的將軍本來就可能被襲擊而被俘虜。至于周亞夫,難道是能夠侵犯的嗎?”皇帝對周亞夫稱贊了很久。一個多月后,漢朝的軍隊到達邊境,匈奴也遠離邊塞,漢軍就撤回來了。于是皇帝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夏季四月,朝廷派遣御史大夫青到代地(今河北蔚縣一帶)與匈奴和親。

漢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朝廷派遣公主嫁給匈奴單于。

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春季二月,匈奴入侵燕國(今北京一帶)。

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六月,匈奴入侵雁門(今山西朔州一帶),一直打到武泉(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又進入上郡(今陜西榆林一帶),搶走了官府苑囿中的馬匹,漢朝的官兵戰死了三千人。隴西(今甘肅臨洮一帶)太守李廣當時擔任上郡太守,他曾經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出行,突然遇到幾千名匈奴騎兵。匈奴人看到李廣,以為是漢軍的誘敵之兵,都很驚慌,跑到山上擺開陣勢。李廣的一百多名騎兵都非常害怕,想要騎馬往回跑。李廣說:“我們距離大軍有幾十里遠,如果就這樣帶著一百人逃跑,匈奴人追上來射箭,我們立刻就會全部被消滅?,F在我們留下來,匈奴人一定認為我們是大軍的誘餌,肯定不敢攻擊我們?!庇谑抢顝V命令騎兵們說:“前進!”一直走到距離匈奴陣地約二里的地方才停下來,又下令說:“都下馬解下馬鞍!”他的騎兵說:“敵人那么多,離我們又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跑,這樣就能讓他們更加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庇谑切倥T兵果然不敢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刻上馬,帶著十多名騎兵沖過去射死了白馬將,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伍中,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躺在地上。這時天色漸晚,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很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人以為漢軍在附近有伏兵,想要趁夜襲擊他們,于是全部帶兵撤離了。天亮后,李廣才回到他的大軍之中。

漢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三月,匈奴入侵雁門(今山西朔州一帶),太守馮敬與匈奴交戰,戰死沙場。朝廷征發車騎和材官(秦漢時地方預備兵兵種)駐扎在雁門。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前來請求和親,天子讓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行令王恢是燕地人,熟悉匈奴事務,他提議說:“漢朝與匈奴和親,大概過不了幾年,匈奴就會再次違背約定。不如不答應,發兵攻打他們。”韓安國說:“匈奴人如同飛鳥般遷徙不定,很難控制。自上古以來,他們就不屬于中原管轄。如今漢朝如果行軍數千里去與他們爭奪利益,人馬會疲憊不堪,而匈奴卻能以逸待勞,占據有利形勢來對付我們的弱點,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不如與他們和親?!贝蟪紓兩套h時多數人都附和韓安國的意見,于是天子同意了和親。

更新時間:2025-03-28 23:02:34

色污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