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當初,漢文帝時期,吳王劉濞的太子進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飲酒、下棋。在棋局上,吳太子與皇太子為爭棋路發生爭執,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盤砸向吳太子,結果把他打死了。漢文帝派人將吳太子的靈柩送回吳國安葬,到了吳國,吳王劉濞生氣地說:“天下都是劉姓一家的,死在長安就應該葬在長安,何必送回來安葬!”于是又把靈柩送回長安安葬。吳王從此逐漸失去了作為藩臣應有的禮節,稱病不再前往京城朝見。漢文帝知道他是因為兒子的緣故,便將他的使者扣押審訊。吳王劉濞害怕了,這才開始有了謀反的念頭。后來,吳國又派使者進京為吳王“秋請”(古代諸侯于秋季朝見天子的禮儀),漢文帝再次詢問使者,使者回答說:“吳王實際上并沒有生病,朝廷扣押審訊了幾批使者,吳王害怕,所以才稱病。俗話說:‘看到深淵里的魚不吉利?!M菹履苌饷鈪峭跻郧暗倪^錯,讓他重新開始?!庇谑菨h文帝赦免了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并賜給吳王幾案和手杖,允許他因年老而不必進京朝見。吳王劉濞的罪名得以解除,謀反的念頭也有所收斂。然而,他在國內利用鑄銅、制鹽的產業,使得百姓不用繳納賦稅。百姓去服徭役時,他還按照當地的市價支付報酬。每年他都會慰問有才能的人,賞賜平民。其他郡國的官吏如果要來吳國抓捕逃亡的人,吳王總是公然禁止,不把人交出去。像這樣過了四十多年。晁錯多次上書說吳王劉濞有罪過,應該削減他的封地,漢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他,因此吳王變得越來越驕橫。等到漢景帝即位,晁錯勸說景帝:“從前高帝剛剛平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們年幼,所以大規模分封同姓諸侯。齊國七十多座城,楚國四十多座城,吳國五十多座城,封給這三個庶出的子弟,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土地。如今吳王以前因為太子的事與朝廷有嫌隙,假裝生病不來朝見,按照古代的法律應當處死,漢文帝不忍心懲罰他,反而賜給他幾案和手杖,對他的恩德夠深厚了,他本應改過自新,可他卻更加驕橫放縱。他利用礦山鑄錢,煮海水制鹽,引誘天下的逃亡之人,謀劃叛亂?,F在削減他的封地,他會謀反;不削減,他也會謀反。削減的話,他謀反會來得快,但造成的危害??;不削減,他謀反會來得晚,但造成的危害大?!睗h景帝讓公卿、列侯、宗室共同商議,沒有人敢提出反對意見,只有竇嬰與晁錯爭辯,從此兩人之間產生了嫌隙。

楚王劉戊前來朝見,晁錯趁機說劉戊去年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在服喪的住所與人通奸,請求誅殺他。漢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削減了他的東??し獾亍G澳贲w王有罪,朝廷削減了他的常山郡封地;膠西王劉卬因為賣爵的事有不法行為,朝廷削減了他六個縣的封地。朝廷大臣正在商議削減吳國的封地,吳王劉濞害怕封地被不斷削減,于是就謀劃起兵反叛。他覺得諸侯中沒有值得與之謀劃的人,聽說膠西王劉卬勇敢,喜歡軍事,諸侯們都畏懼他,于是派中大夫應高去游說膠西王。應高說:“如今主上信任奸臣,聽信讒言,不斷侵削諸侯的封地,對諸侯的懲罰越來越重,俗話說:‘吃糠的時候,就會想到米?!瘏菄湍z西國都是有名的諸侯國,一旦被朝廷注意,就不能安穩了。吳王身患重病,不能按時朝請,已經二十多年了,常常擔心被懷疑,卻又無法自我辯解。他縮著肩膀,疊起雙腳,仍然害怕得不到諒解。我私下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犯了過錯,朝廷削減諸侯封地,按罪名不應該削減這么多,恐怕這還不止是削減封地這么簡單?!蹦z西王說:“是有這么回事,那你說該怎么辦?”應高說:“吳王認為他和大王您有共同的憂患,希望能順應時勢,不惜犧牲性命,為天下消除禍患,您覺得怎么樣?”膠西王驚訝地說:“我怎么敢這樣做呢?主上雖然逼得緊,我也只有一死而已,怎么能背叛朝廷呢?”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的封地,朝廷上下都對諸侯心懷怨恨,諸侯都有背叛的想法,這已經是人心所向了。彗星出現,蝗蟲成災,這正是萬世難逢的時機,圣人就是在這樣的憂患時刻興起的。吳王對內以誅殺晁錯為名,對外追隨大王您的車駕,縱橫天下,所到之處,無不投降,所指向的地方,無人敢不服從。大王如果能答應一句話,吳王就率領楚王奪取函谷關,守住滎陽的敖倉(今河南鄭州西北),控制那里的糧食,抵御漢朝的軍隊,安排好住宿等待大王。大王如果有幸能親自前往,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定,您和吳王就可以分割天下了,這不是很好嗎?”膠西王說:“好?!睉呋厝ハ騾峭鯃蟾妫瑓峭踹€是擔心膠西王不堅決反叛,于是親自前往膠西國,與膠西王當面約定。膠西國的群臣中有人聽說了膠西王的謀劃,勸諫說:“諸侯的土地加起來還不到漢朝的十分之二,發動叛亂,讓太后擔憂,這不是好計策。如今面對一個皇帝都難以對付,假如事情成功了,兩個君主再爭奪天下,禍患就更大了?!蹦z西王不聽勸諫,于是派使者去聯合齊王、菑川王、膠東王、濟南王,他們都答應了。

當初,楚元王劉交喜愛讀書,和魯申公、穆生、白生一起跟隨浮丘伯學習《詩經》。等到劉交做了楚王,就任命這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喝酒,楚元王每次設宴,總是為穆生準備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兒子夷王、孫子劉戊即位后,起初也常常為穆生準備甜酒,后來就忘了。穆生說:“我可以離開了。甜酒不再準備,說明楚王的心意已經懈怠。我要是不走,楚人會把我抓到街市上受刑的。”于是稱病臥床不起。申公、白生極力勸他起來,說:“難道你就不懷念先王的恩德嗎?如今楚王只是偶爾一次沒注意小禮節,何必這么在意呢?”穆生說:“《易經》上說:‘能預知事物細微變化的人,可稱得上是神明。細微的變化,是吉兇的先兆。君子發現細微的變化就會行動,不會等到最后時刻。’先王之所以禮遇我們三人,是因為道義還在。如今他忽視了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道義。與忘記道義的人在一起,怎么能長久相處呢?這哪里是為了區區的禮節呢!”于是他稱病辭去官職,申公、白生則留了下來。劉戊逐漸變得荒淫殘暴,太傅韋孟作詩勸諫,他也不聽,韋孟就離開楚國,住在鄒地(今山東鄒城)。劉戊因為被削減封地的事,就與吳國通謀反叛。申公、白生勸諫劉戊,劉戊卻把他們當作犯人,讓他們穿著紅褐色的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劉富派人勸諫劉戊,劉戊說:“叔父你不幫助我,我起兵后就先攻打你?!毙莺詈ε?,就和母親太夫人逃到了京城。

等到朝廷削減吳國的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到達時,吳王劉濞就率先起兵,殺掉了漢朝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也都反叛了。楚國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勸諫楚王劉戊,劉戊殺了他們。趙國丞相建德、內史王悍勸諫趙王劉遂,趙王將他們燒死。齊王后悔違背約定,堅守城池。濟北王的城墻毀壞尚未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了他,讓他無法發兵。膠西王、膠東王作為叛軍的首領,與菑川王、濟南王一起攻打齊國,包圍了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趙王劉遂發兵屯駐在趙國西部邊境,想等待吳、楚兩國的軍隊一起西進,又向北派使者到匈奴,與匈奴聯合。

吳王征發了全部士兵,在國內下令說:“我六十二歲了,親自率軍出征,我的小兒子十四歲,也作為士兵在前面沖鋒。所有與我年齡相仿以上,與我小兒子年齡相仿以下的人,都要全部出征!”一共征發了二十多萬人。吳王向南派使者聯絡閩東越(今福建東部一帶),閩東越也派兵跟隨。吳王在廣陵(今江蘇揚州)起兵,向西渡過淮河,與楚軍會合,又派使者給各諸侯送信,列舉晁錯的罪狀,想聯合各路軍隊誅殺晁錯。吳、楚兩國的軍隊一起攻打梁國(今河南開封一帶),攻破了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殺死了幾萬人,乘勝向前推進,銳不可當。梁孝王派將軍迎擊,又被吳楚聯軍打敗了梁軍的兩支隊伍,士兵們都紛紛逃回,梁孝王據守睢陽(今河南商丘)。

當初,漢文帝臨終前告誡太子說:“如果有危急情況,周亞夫真正可以擔當領兵的重任。”等到七國叛亂的消息傳來,漢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前去攻打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將軍欒布攻打齊國;又召回竇嬰,任命他為大將軍,讓他屯駐在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監督齊、趙兩國的軍隊。

當初,晁錯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喧嘩反對。晁錯的父親聽說后,從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即位,你執政掌權,就侵削諸侯的封地,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紛紛議論,都怨恨你,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晁錯說:“本來就應該這樣做。不這樣做,天子就沒有威嚴,宗廟就不能安寧?!备赣H說:“劉家的天下安寧了,可是晁家卻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藥自殺,說:“我不忍心看到災禍降臨到我身上?!边^了十多天,吳、楚等七國就以誅殺晁錯為名起兵反叛。漢景帝與晁錯商議出兵的事,晁錯想讓景帝親自率軍出征,自己留守京城。他又說:“徐(今江蘇泗洪南)、僮(今安徽泗縣東北)附近,是吳國沒有攻下的地方,可以送給吳國?!标隋e向來與吳相袁盎不和,晁錯在某處就座時,袁盎總是避開;袁盎在某處就座時,晁錯也避開,兩人從未在同一廳堂說過話。等到晁錯做了御史大夫,派人審查袁盎接受吳王財物的事,將他治罪,皇帝下詔赦免袁盎,把他降為平民。吳、楚叛亂后,晁錯對丞史說:“袁盎收受了吳王很多金錢,專門為他隱瞞,說他不會反叛?,F在吳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請治袁盎的罪,他肯定知道吳王的謀反計謀。”丞史說:“事情還沒有發生時治他的罪,能斷絕他的念頭。現在叛軍已經向西進發,再治他的罪有什么用呢?而且袁盎不應該參與謀反?!标隋e猶豫不決。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袁盎,袁盎很害怕,連夜去見竇嬰,向他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帝面前親口對答。竇嬰進宮向皇帝報告,皇帝就召見袁盎。袁盎進宮拜見,皇帝正與晁錯商議調兵之事,皇帝問袁盎:“如今吳、楚反叛,你覺得該怎么辦?”袁盎回答說:“不值得擔憂?!被实壅f:“吳王靠鑄錢煮鹽,富甲一方,還招攬了天下的豪杰,準備充分才起兵反叛,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他怎會輕易行動?你為何說不必擔憂呢?”袁盎說:“吳王鑄錢煮鹽確有其事,但他哪能招攬到真正的豪杰?如果真有豪杰輔佐,吳王就會行正義之事,不會反叛了。吳王所招攬的不過是些無賴子弟、亡命之徒和私自鑄錢的奸人,所以才相互勾結引發叛亂。”晁錯說:“袁盎說得倒好聽,但有什么辦法呢?”皇帝問:“你有什么計策?”袁盎說:“請陛下屏退旁人。”皇帝讓旁人退下,只有晁錯還在。袁盎說:“我要說的事,大臣們不應該知道?!庇谑腔实塾肿岅隋e回避,晁錯只好退到東廂,心里十分怨恨?;实圩罱K問袁盎,袁盎回答說:“吳、楚相互送信,說高皇帝分封子弟,各有封地,如今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土地,因此他們才反叛,想西進共同誅殺晁錯,恢復原來的封地就罷兵。如今的計策,只有斬殺晁錯,派使者赦免吳、楚七國,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這樣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平息叛亂。”皇帝沉默了很久,說:“如果真能這樣,我不會舍不得犧牲一個人來向天下謝罪?!痹徽f:“這是我的愚計,還請陛下仔細考慮?!庇谑腔实廴蚊粸樘?,秘密準備出行。

十多天后,皇帝命令丞相青、中尉嘉、廷尉歐彈劾晁錯,奏稱晁錯“辜負陛下的恩德和信任,想要疏遠群臣百姓,又打算把城邑送給吳國,毫無臣子的禮節,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應當腰斬,父母、妻子、兄弟不論老少全部處死”?;实叟荆骸巴狻!标隋e對此毫不知情。壬子日,皇帝派中尉召晁錯,騙他乘車巡行街市,晁錯穿著朝服就在東市被斬首。

皇帝派袁盎與吳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劉通出使吳國。謁者仆射鄧公擔任校尉,上書談論軍事,進見皇帝。皇帝問他:“你從軍中而來,有沒有聽說晁錯死了,吳、楚就退兵了?”鄧公說:“吳王蓄意謀反已有幾十年了,這次因為被削地而發怒,以誅殺晁錯為名,其實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錯。我擔心天下的有識之士從此閉口,不敢再進言了?!被实蹎枺骸盀槭裁催@么說?”鄧公說:“晁錯擔心諸侯強大難以控制,所以請求削減他們的封地,以尊崇朝廷,這是為國家的萬世之利著想。計劃剛剛實施,卻遭到殺身之禍,這樣對內堵塞了忠臣的進諫之路,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不可取?!被实坶L嘆一聲,說:“你說得對,我也很后悔?!?/p>

袁盎、劉通到了吳國,吳、楚的軍隊已經開始攻打梁國的營壘。宗正因為與吳王有親屬關系,先進入營帳,勸吳王跪拜接受詔令。吳王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是來勸說自己的,笑著回答:“我已經自稱東帝了,還向誰跪拜?”他不肯接見袁盎,把袁盎留在軍中,想脅迫他擔任將領,袁盎不肯,吳王就派人包圍看守,還打算殺了他。袁盎找機會逃脫,回去向皇帝報告。

太尉周亞夫對皇帝說:“楚兵勇猛輕捷,很難與他們正面交鋒,希望先把梁國舍棄給他們,斷絕他們的糧道,這樣才能制服他們?!被实弁饬怂挠嫴?。周亞夫乘坐六輛驛車,準備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集合軍隊。當他到達霸上(今陜西西安東)時,趙涉攔住他進言說:“吳王一直很富有,多年來招攬了許多敢死之士。他知道將軍您要出征,必定會在崤山(今河南三門峽東)、澠池(今河南澠池西)的險要之地設下埋伏。軍事行動講究機密,將軍您為何不從此處向右走,經過藍田(今陜西藍田),出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抵達洛陽(今河南洛陽),這樣不過多花一兩天時間,卻能直接進入武庫,擂響戰鼓。諸侯們聽到這個消息,會以為將軍您是從天而降?!碧景凑账挠嫴咝惺拢竭_洛陽后高興地說:“七國反叛,我乘坐驛車平安到達這里,真是出乎意料。如今我占據滎陽,滎陽以東就沒什么可擔憂的了?!彼扇怂阉麽派?、澠池之間,果然發現了吳國的伏兵,于是奏請趙涉擔任護軍。

太尉周亞夫率兵向東北進發,抵達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吳國攻打梁國很急,梁國多次派使者向條侯周亞夫求救,周亞夫都不答應。梁國又派使者向皇帝告狀,皇帝派人命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卻不執行詔令,堅守營壘,不肯出兵,而是派弓高侯韓頹當等人率領輕騎兵,出淮泗口(今江蘇淮安附近),斷絕吳、楚軍隊的后路,堵塞他們的糧道。梁國派中大夫韓安國和楚相張尚的弟弟張羽擔任將軍,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沉穩持重,這才勉強打敗了一些吳兵。

吳兵想西進,梁國的城池堅守,他們不敢西進,就奔向周亞夫的軍隊,在城下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對峙,想與漢軍交戰。周亞夫堅守營壘,不肯出戰。吳兵糧食斷絕,士兵饑餓,多次挑戰,周亞夫始終不出兵。一天夜里,周亞夫營中突然發生驚亂,士兵們相互攻擊,一直鬧到營帳下,周亞夫卻安穩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營中就恢復了平靜。吳兵向營壘東南角佯攻,周亞夫卻下令加強西北方向的防備,不久,吳國的精銳部隊果然奔向西北,但無法攻入。吳、楚的士兵大多又餓又病,紛紛叛逃,于是他們就撤兵了。二月,周亞夫派出精銳部隊追擊,把吳、楚聯軍打得大敗。吳王劉濞丟下軍隊,與幾千名壯士連夜逃跑。楚王劉戊自殺。

吳王剛開始發兵的時候,他的大臣田祿伯擔任大將軍。田祿伯說:“軍隊聚集向西進發,沒有其他出奇制勝的路線,很難建立大功。我希望能率領五萬人,沿著長江、淮河逆流而上,收取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帶)、長沙(今湖南長沙),進入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與大王您會合,這也算是一條奇計?!眳峭醯奶觿裰G說:“大王是以反叛的名義起兵,這樣的軍隊不能輕易交給別人,否則別人也可能反叛大王,那可怎么辦?況且單獨率領軍隊,會有很多麻煩,只會白白削弱自己的力量?!眳峭蹙蜎]有答應田祿伯的請求。

吳國的年輕將領桓將軍勸吳王說:“吳國多是步兵,步兵在險要地形作戰有利;漢朝多是車騎,車騎在平原作戰有利。希望大王經過城池時不要停留,迅速向西,占據洛陽的武庫,取用敖倉(今河南鄭州西北)的糧食,憑借山河的險要地勢來號令諸侯,這樣即使不進入關中(今陜西中部),天下也基本上平定了。如果大王慢慢推進,留下城池不攻打,漢軍的車騎一到,沖入梁國、楚國的郊野,我們的大事就會失敗?!眳峭踉儐柛魑焕蠈⒌囊庖?,老將們說:“這年輕人沖鋒陷陣還可以,哪里懂得什么深謀遠慮!”于是吳王沒有采納桓將軍的計策。

吳王把軍隊都集中起來統一指揮,在軍隊還沒有渡過淮河的時候,他的賓客們都被任命為將軍、校尉、軍侯、司馬,只有周丘沒有得到任用。周丘是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人,逃亡到吳國,以賣酒為生,品行不好,吳王很輕視他,不任用他。周丘于是進見吳王,說:“我因為沒有才能,不能在軍中任職。我不敢請求率領軍隊,只希望向大王借一個漢朝的符節,我一定能有所回報?!眳峭蹙徒o了他符節。周丘拿到符節后,連夜趕到下邳。當時下邳聽說吳王反叛,都據城防守。周丘到達傳舍,召來縣令,讓隨從以罪名斬殺了縣令,然后召集與他關系好的豪杰官吏,告訴他們:“吳王已經反叛,大軍馬上就到,屠城不過是一頓飯的工夫?,F在先投降,家室就能保全,有才能的還能封侯?!北娙顺鋈ズ蠡ハ噢D告,下邳很快就投降了。周丘一夜之間就召集了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然后率領這些軍隊向北奪取城邑。等到達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時,他的軍隊已經發展到十多萬人,打敗了陽城的中尉軍。周丘聽說吳王戰敗逃走,自己估計無法和他一起成就大業,就率軍返回下邳,還沒到下邳,就因背上生毒瘡而死。

吳王劉濞丟棄軍隊逃跑后,他的軍隊很快就潰散了,紛紛向太尉周亞夫和梁國的軍隊投降。吳王渡過淮河,逃到丹徒(今江蘇鎮江),依靠東越(今福建、浙江一帶),他的軍隊還有一萬多人,收集逃散的士兵。漢朝派人用重金收買東越,東越就騙吳王出去慰勞軍隊,派人用矛戟刺殺了吳王,把他的首級裝在盒子里,快馬送到朝廷。吳王的太子劉駒逃到閩越(今福建一帶)。吳、楚反叛一共三個月就被徹底平定,這時,各位將領才認為太尉周亞夫的計謀是正確的。然而,梁孝王卻因此與太尉有了嫌隙。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圍攻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時,齊王派路中大夫向天子報告。天子又命令路中大夫回去告訴齊王,要堅守城池,說漢軍已經打敗了吳、楚的軍隊。路中大夫回到臨淄時,三國的軍隊把臨淄圍得水泄不通,他根本無法入城。三國的將領與路中大夫約定:“你要是反過來聲稱漢軍已經被打敗,讓齊王趕快投降,我們就放過你,不然就殺了你?!甭分写蠓蚣傺b答應,到了城下,他遠遠望見齊王,大聲喊道:“漢軍已經派出百萬大軍,太尉周亞夫打敗了吳、楚的軍隊,正率軍前來救援齊國,齊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三國的將領殺死了路中大夫。起初,齊國被圍困得緊急時,曾暗中與三國通謀,但盟約還沒定下來,恰好路中大夫從漢朝回來,齊國的大臣們就又勸齊王不要投降三國。等到漢將欒布、平陽侯等人的軍隊到達,打敗了三國的軍隊,解除了臨淄的圍困。后來,他們聽說齊國起初曾與三國有通謀的事,就打算調兵攻打齊國。齊孝王害怕,喝毒藥自殺了。

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率兵回國。膠西王光著腳,坐在草席上,喝著水,向太后請罪。膠西王的太子劉德說:“漢軍已經撤回去了,我看他們已經疲憊不堪,可以趁機襲擊。希望收集大王剩余的軍隊攻打他們,要是打不過再逃到海里,也不算晚。”膠西王說:“我的士兵都已經疲憊不堪,不能再戰了?!惫吆铐n頹當給膠西王送來書信說:“我奉詔前來誅殺不義之人,投降的可以赦免罪行,恢復原來的地位;不投降的就消滅他。大王你看著辦吧?!蹦z西王袒露上身,叩頭來到漢軍的營帳前請罪,說:“我劉卬不遵守法令,驚擾了百姓,還讓將軍遠道而來,來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國家,我請求接受剁成肉醬的懲罰?!惫吆钍殖纸鸸慕右娝?,說:“大王熟悉軍事,我想聽聽你發兵的理由。”膠西王叩頭,跪著前行,回答說:“當時晁錯在天子身邊掌權,擅自更改高皇帝的法令,削減諸侯的封地。我們認為他的行為不義,擔心他會擾亂天下,所以七國才發兵,準備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經被處死,我們就趕緊罷兵回國了?!惫吆钫f:“大王既然認為晁錯的做法不對,為什么不向天子報告?沒有得到詔令和虎符,就擅自發兵攻打正義的國家。從這一點來看,你的意圖不只是想誅殺晁錯?!庇谑悄贸鲈t書,給膠西王宣讀,然后說:“大王你自己考慮該怎么辦吧?!蹦z西王說:“像我這樣的人,死有余辜?!庇谑亲詺?,太后和太子也都死了。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被處死。

酈寄將軍的軍隊到達趙國,趙王把軍隊撤回邯鄲(今河北邯鄲),據城堅守。酈寄攻打了七個月,都沒能攻下。匈奴聽說吳、楚戰敗,也不肯再幫助趙國。欒布打敗齊國后,回軍與酈寄一起引水灌邯鄲城,城墻被水沖毀,趙王劉遂自殺。

皇帝認為齊國最初是愿意歸附朝廷的,后來是因為被脅迫才與三國有通謀,并非出于本意,就召來齊孝王的太子劉壽,立他為齊王,這就是齊懿王。濟北王也想自殺,希望能保全妻子兒女。齊人公孫玃(jué)對濟北王說:“我請求為大王去勸說梁王,讓他向天子求情,如果說不動,大王再死也不遲。”公孫玃于是去見梁王,說:“濟北王的封地,東邊與強大的齊國接壤,南邊受到吳越的牽制,北邊受到燕趙的威脅,這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它的力量不足以自保,也沒有什么奇特的辦法來應對危難。雖然濟北王曾與吳國通謀,但那并不是他的本意。當初如果濟北王表明堅決不跟隨吳國的態度,那么吳國一定會先經過齊國,吞并濟北,再聯合燕趙,這樣崤山以東的諸侯聯盟就會形成,沒有任何間隙。如今吳王聯合諸侯的軍隊,驅使一群烏合之眾,向西與天子對抗,而濟北王獨自堅守節操,不肯依附吳國,使吳國失去盟友,孤立無援,最終土崩瓦解,這未必不是濟北王的功勞。以小小的濟北,卻要與諸侯對抗,這就好比用羊羔和小牛的弱小力量去抵御虎狼一樣。濟北王堅守職責,不屈不撓,可以說是忠誠不二了。他這樣的功勞和忠義,卻還被天子懷疑,讓他縮著肩膀,低著頭,疊著腳,撫著胸口,后悔當初沒有依附吳國,這對國家是不利的。我擔心那些堅守職責的藩臣會因此產生疑慮。我私下認為,能夠歷經艱難險阻,到長樂宮、未央宮,在天子面前慷慨陳詞的,只有大王您了。大王您對上有保全濟北王的功勞,對下有安撫百姓的美名,您的德行會深入人心,恩澤會施及無窮,希望大王您能仔細考慮這件事。”梁孝王聽了很高興,派人迅速向天子報告,濟北王因此沒有被治罪,被改封為菑川王。

皇帝想封吳王的弟弟德哀侯廣的兒子為吳王,延續吳國的祭祀,封楚元王的兒子劉禮為楚王,延續楚國的祭祀。竇太后說:“吳王是個老年人,本應該做宗室的表率,使大家和睦相處,可他卻帶頭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么還要延續他的后代呢?”于是沒有同意封吳王的后代,只同意立楚王的后代。乙亥日,皇帝改封淮陽王劉余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統治原吳國的土地;立宗正劉禮為楚王;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劉勝為中山王。

漢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當初,吳、楚七國反叛時,吳國的使者到淮南(今安徽淮南一帶),淮南王想發兵響應。他的相國說:“大王如果一定要響應吳國,我愿意擔任將領?!被茨贤蹙桶衍婈牻唤o他,然而相國率領軍隊后,卻據城防守,不聽從淮南王的命令,而是效命于漢朝。漢朝也派曲城侯率兵救援淮南,因此淮南得以保全。吳國的使者到廬江(今安徽廬江一帶),廬江王沒有響應,卻與越國頻繁往來。到了衡山(今湖南衡山一帶),衡山王堅守城池,沒有二心。等到吳、楚被平定,衡山王進京朝見,皇帝認為他忠貞誠信,勞苦功高,說:“南方地勢低洼潮濕?!本透姆夂馍酵鯙闈蓖?,以褒獎他。廬江王因為與越國邊境相鄰,多次派使者往來,被改封為衡山王,統治江北地區。

更新時間:2025-03-28 22:51:52

色污污网站